银杉创业︱创业百科︱这一生能不能过好,不是听懂多少大道理就够的

你自己曾经坚持和相信的是不是已经忘了?---海清《红海行动》

 


今天不回答具体问题,谈一个很多朋友都面临的,算是一个困境--干货焦虑症。


“什么是「干货焦虑症」:

 

很多人其实非常积极上进,尤其在学习方面。喜欢阅读和学习一些理论知识,也懂很多概念、逻辑和道理,但长期以来,生活并未发生任何实质性的变化,因而产生焦虑。”


其实在这个问题出现之前,有一段时间,大家都比较喜欢看干货文。到现在还会有很多类似这样的标题出现在我们眼前:“纯干货!”“干货分享”等等。大家开始还乐此不疲,喜欢阅读这类文章,觉得能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想要创业赚钱、升职加薪的小伙伴。


今天我们不讲升职加薪,只谈创业赚钱。因为有一部分想要靠创业实现人生突破的人,其实手里并没有什么正经事在做。这部分群体的干货焦虑症是最严重的:不学,不知道从哪开始,到处碰壁交学费;学了,却感觉怎么也用不上。


干货焦虑症其实是一个恶性循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起因,还是因为没钱。没钱是萦绕在很多人心头的一团乌云,这个覆盖面比你我想象的要巨大的多。喜欢的衣服买不起,喜欢的包买不起,想去的地方去不起,想摆脱的生活摆脱不了,因此就产生了对生活现状的不满。


由于99%的问题都是因为没钱,而钱又是这个世界上最难获得的东西之一,因此人们受制于这种想反抗却又难以反抗的情况,产生了焦虑这一情绪。


产生了焦虑怎么办呢?当然是想办法改变。可运势这种东西,或者说钱这个东西,并不是想当然就能来的。


在焦虑的前提下,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温水煮青蛙,适应它;但还有一部分人试图,通过学习干货,为自己充电,以达到提升自己,提升生活水平,甚至改变现状的目的。


因此他们疯狂地搜索、阅读、点赞、评论、转发、收藏一些以为适合自己、以为自己用得上、以为学了就能改变的干货。


本篇我们不展开讨论什么是真正的干货,什么是伪干货,大家谨记一个原则就是:干货的实操指导意义强,伪干货漂亮的废话连篇。


那么为什么会喜欢阅读干货呢?除了主动性地想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目的敦促外,还有别的原因吗?


有!


那就是多巴胺。


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之所以会沉迷游戏,就是因为游戏中的正向反馈能够刺激我们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就是我们兴奋和愉悦的来源。


在阅读干货文的时候,其中的实操性就是问题所在。很多干货文中的技巧实操性非常强,常常给人一种立马上手就能操作的“快感”,它让我们不禁联想:原来是这样!


就是在这样的刺激下,大脑又会分泌多巴胺,因此我们阅读干货文,常常能缓解一定程度的焦虑。


到这里各位有没有看出来?原来我们喜欢阅读干货文的原因竟然是“缓解焦虑和多巴胺”。


有人说这有什么问题吗?


当然有!


你难道忘了当初导致焦虑的原因是什么了吗?


对!是生活现状,是想要改变生活现状。但是在一种奇妙的作用下,大部分人想通过阅读干货文改变生活现状的行为却无意中变成了通过阅读干货文缓解焦虑并难以发觉导致陷入“阅读干货→缓解焦虑→生活未变→再度焦虑→阅读干货”的怪圈中。


可能有的人已经看出来,好像问题出在学习的目的上。


刚才说过了,我们学习的目的是要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才能改变。而不是享受阅读中焦虑缓解的快感。


找到了问题所在,解决办法呼之欲出。


在我们的学习和培训中,一直有一个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的核心逻辑,就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根据目的,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比如我们的培训体系中,基本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基础板块、核心板块,和选修板块。不能说最全,但起码我们的目的是打造最科学的体系。


什么是体系?


作为创业者,不要总是想着怎么样能成功,因为比你聪明的人多了去了,也没有都成功。而是要想着怎么样能不失败,多去学习别人为什么失败,自己不要踩同样的雷。---好像来自马云


就是你想创业,并不是说给你一个点子你就能成功的。当然我们不否认有天才的存在,但对于大部分创业新手来说,怎么样尽可能多地覆盖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能尽可能多地提高成功几率。


比如我们体系中基础板块里有几门这样的必修课,学习力课、执行力课和逻辑课。


给个公式:成功=A+B*C/D(注意都是大写)


那如果你做的是:A+B*c,请问如何成功?


稍微有点跑题,换言之就是,你的学习要有针对性。


那如何有针对性地学习呢?


1构思优化习惯

2拆解反复练习

3清晰思维导图

4重复阅读深化


1优化吸收习惯


优化吸收习惯就是,每次当你遇到一个干货点的时候,你要马上停下来问自己:我工作或生活的哪些地方,可以被这个内容优化?


也就是当你被一个干货点吸引或者启发的时候,不要仅限于此,读完就完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基于这个干货点,马上在脑海里联想自检,从你最想要改变的场景中寻找,那个能被这个干货点优化的环节。


例如在广告宣传中有人提出一个概念,叫“一级感知单位”。


什么意思呢?就是“性、金钱、存在感”是普罗大众的一级感知单位。(就像一幅海报中最吸引你的往往是画中身材超棒的美女、“月薪8K”的字眼和“一招教你追到女神”的DS存在感)


那么在阅读到“一级感知单位”的时候,你就应该这么想:


如果你是创业者,你可以检视自己的文案、海报中有没有消费者敏感的一级感知单位?(如性、金钱、存在感)

如果你是职场人,你可以检视自己的报告、汇总中有没有上司敏感的一级感知单位?(如KPI、重要项目进展)

如果你是求职者,你可以检视自己的简历、介绍中有没有面试官敏感的一级感知单位?(如名企工作经验)



2拆解反复练习


如果这个干货点不能立即投入应用,就把它拆分开来,通过一小步一小步的方式应用。就像舞蹈的分解动作反复练习,最后连贯起来一样。


例如在撰写文章标题的时候,我们熟知的有俗语法、数字法、对比法等,那么在你下一次写文章标题的时候,就请耐着性子,用每个方法分别写3-5个标题出来,再从中筛选。


这里有一个小技巧,就是难度从低试到高。


喜欢的女生,不敢直接表白就先多约出来几次,只有两个人不好约就多约几个人;

搞不定的客户,一直拿不下就先送他些样品或者小礼品,先拉近一下双方的距离。



3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个帮助我们清晰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软件,思维导图用得好,就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通过慢慢建立完善思维导图,就能将遇到的干货点、可以优化的环节、遇到的问题清晰地表现出来。



4重复阅读深化


温故知新谁都明白,但却没几个人能做到。说到这里就又想起我们的培训体系,很多课程内容我们都会强制要求学员学习3-5遍甚至更多。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你确实把所有的细节都get到了,防止出现因为走神、看手机等而落下关键细节;二是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你听一遍能记住一半,他听一遍能记住80%;三是每个人的理解能力都不同,在同样的学习中,很多学员一遍两遍根本理解不全,如果就此开始操作,那肯定要出问题。


遇到干货点的时候也一样,别高估自己的理解能力、别高估自己的记忆能力、别高估自己的细心程度,反复阅读,反复理解,反复吸收;


绘制思维导图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构思优化计划、当下做不到的拆解反复练习,直到这个干货点已经深入你的世界,深深地影响到你的某个或某些方面。



最后别忘了:执行力是一切的前提,没有执行力,一切都是空谈。


这场比赛我可能会跌倒,但我一定会站起来。---彭于晏《激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者:曾宣凯 原文转载自:腾讯GAD游戏开发者平台 前言:我曾在大学时看了上百本国外战略学与军事理论专著,感悟到了...
    912c1d445378阅读 1,558评论 0 6
  • 最近碰到好几个头晕的案例,来和大家讲讲头晕是怎么回事吧。 很多人头晕,总感觉头脑昏沉,用手敲一敲会稍微好点,去医院...
    o柚子半夏阅读 306评论 0 0
  • 看完影片《狼图腾》,对蒙古民族的文化心生敬仰,对狼这种动物的强大心生敬畏! 作为生物链一环的狼,以严密的组织,...
    伊人无忧阅读 359评论 0 0
  • 晌午,膳后,三两人,萝卜与白菜的故事。 这是一场由严肃的同志分享会衍生到双方(双方不仅限于一男一女,亦可两男或两女...
    梵豆豆阅读 73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