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煌崛起到悄然落幕——齐桓公轰轰烈烈然晚景凄凉的一生

5

    齐襄公无嫡子,被杀后,二庶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回国争位,公子纠是庶长子,由管仲和召忽扶持,在鲁庄公支持下自鲁回齐;公子小白由鲍叔牙辅助,由路程较近的莒国回往齐国。

      时鲍叔牙和管仲交好,被称为管鲍之交,二人相约各辅襄公一子,待嗣立之日,互相举荐。但关键时刻各为其主。管仲为阻挡公子小白回国,飞马追上公子小白,以剑射之,只中带勾。小白佯为中箭,嚼舍吐血,跌倒车中,随行之人以为“不好”,一齐啼哭。管仲料到小白必死,回去复命。然后公子纠一行放心落意,缓缓朝齐进发。

    公子纠一行抵达齐国,被告知小白已嗣君位。鲁庄公不愿空以三军退,于是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助下与鲁庄公护送回国争位的公子纠会战于乾时,大败鲁庄公和公子纠。

    公子小白君位于是乃定,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听信鲍叔牙,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计前嫌,任用刚刚射中他衣带勾差点置他于死地的囚徒管夷吾为相。于是管夷吾选择了与追随公子纠于地下的召忽不同的道路,他当了识时务的俊杰,辅助齐桓公成就了千古不朽的霸业。

    可以这样说,齐桓公的辉煌都是在管仲为相的时候成就的。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在春秋五霸中又首屈一指。

    那么,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呢?

    第一,注重礼义廉耻。

    这是管仲跟齐桓公谈的第一件事情。齐桓公的父亲齐襄公可不注重这个,正是因为如此,齐桓公一见管仲就表达了欲“修理国政、立纲陈纪”的志向,管仲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可见“礼义廉耻”多么重要 ,春秋时期就有人懂得和运用,怎么令人心生感慨!

    终桓公在位四十六年,未尝离开此四字一日,所以能赢得周王的尊重和诸侯的敬畏。

      第二,实现爱民、 安民和富国强兵。

      爱民之道:亲民、殖民、富民、礼民、正民。

    亲民之道: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连以事,相及以禄;殖民之道:赦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富民之道:省刑罚,薄赋敛;礼民之道:卿建贤士,使教于国;正民之道:出令不改。

    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商之子常为工商,不迁其业,则民自安。

    富国强兵之法:

    1.制赎刑,足甲兵。重罪、轻罪、小罪分别交纳犀甲、皮盾、金属;疑罪不予追究;讼理相等交一束箭。上等金属铸剑戟,劣等金属铸犁锄。

    2.销山为钱,煮海为盐,利通天下;设女闾三百以安行商,促进商业和贸易发展。

    3.兵贵精,不贵多,强于心,不强于力。训练三万同进退命相连可以横行天下的将士。

    第三, 任用贤才。

    管仲说:“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建议桓公“用五杰”:隰朋为大司行,宁越为大司田,王子成父为大司马,宾须无为大司理,东郭牙为大谏之官;兴兵讨宋途中,举火爵宁戚。

    第四,尊周而亲邻国。返还邻国被侵土地,重皮币以聘问,勿受邻国之资,四邻之国自亲我;使游士八十人号召天下之贤士以为我用;攻打有过错的诸侯国以增我地,诛杀淫乱篡弑者以立我威;率诸侯以事周,使修职贡,以威王室。此种措施,史书上称之为尊王攘夷,后文会专门写到。

      第五,九合诸候。《论语》中这样评价:“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说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都没有以军事相威胁,这是管仲的功劳,管仲也因之被评价为“仁者”。会盟的目的是率领诸侯国“共奖王室,济弱扶倾”。

    你要是知道后来的宋襄公欲东施效颦也想召集诸侯会盟,竟然用杀小诸侯国的国君来立威,企图速成霸业,你就明白,“不以兵车”(《东周列国志》中称为“衣裳之会”)的会盟是多么真诚。齐桓公有的是耐心,上位二十多年才成就霸业。


(未完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