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中本聪发布《比特币:一个点对点的电子现金支付系统》时,一个之前一直保持着什么色彩的组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就是“密码朋克”。这是一个音译的词汇,英文原词是:Cypherpunk。前半段的Cyper就是密文的意思,而punk直接翻译成朋克,这就是“密码朋克”中文词组的由来。
一、生长土壤
其实自二战之后,各个国家都加强对本国国人的监控力度。也是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同时在战争的高压中发明出很多的可以用于监听的技术。当时的像窃听器、针孔摄像头、电波截取等等,现在的监听技术更是无处不在,早年尼克松的窃听事件,前几年由斯诺登爆出来的美国“棱镜计划”,就包括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使用的手机都时时处于可能被监听的处境中。看上去我们生活在各自的独立小世界里,可能拥有着自己的隐私,其实探到究竟才发现,原来我们面对监控网络的时候,都是大大的透明。
与监控技术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加密技术,因为在战争年代,既然有监听就要有反监听也就是加密技术的发展。20世纪中叶的时候,《数据加密术标准》和《新密码技术指南》的面世,标志着加密技术正是由军方特权使用过度到社会共同使用。
一些科学家和精英阶层开始讨论加密技术对未来生活可能带来的改变,对个人隐私进行加密化的处理,可以保护隐私不外泄。如果应用在公司等商业领域,还可以保证公司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不会被其他竞争对手偷走,保证自己的领先地位。
二、成立
Tim May退休之前一直是Intel的高级科学家,虽然已经退休,但是依然想着为整个人类的事业再发挥余热和光辉,于是爱搞事情的他,想成立一个非正式的组织,来讨论一些关于加密、隐私方面困扰着人类进程的议题。
老Tim的想法在朋友中获得共鸣,后来Eric Hughes(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数学家)、Jhon Gilmore(Sunmicrosystems的计算机科学家)与老Tim一起在1992年底的时候邀请几十个亲密的朋友参加聚会,他们讨论一些当时最让人头痛的程序和密码问题,自此,密码朋克的组织正式建立。
在1993年的时候发起了一套加密电子邮件列表,以此作为密码朋克成员间相互交流的内部系统。这个圈子里面当时就有1400多位成员,而且大部分都是当时世界上各个领域的科学家。
密码朋克组织在1993年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Eric撰写并发布宣言。其中有一段是关于个人隐私的看法:
在电子时代的开放社会里,隐私是必要的。隐私不是秘密,私人事务是一个人不想让整个世界知道的事情,但秘密的事情是一个人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的事情,隐私是有选择性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力量。
个人隐私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是必需品。我们不能指望政府、公司或者其他什么无底线的组织来承诺我们的隐私权。我们必须保护自己的隐私。必须有人站出来做一个应用,用来保护个人隐私,我们计划做这样一个应用。
三、成员
除了创建的三位科学家之外,密码朋克的组织里还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人士,说起他们你或多或少都会有所耳闻:
朱利安-阿桑奇:维基解密的城市人
布拉姆-科恩:BT下载的创始人
Tim BernersLee:万维网的发明者
尼克萨博:智能合约概念的提出者(没错就是ETH最大的那个亮点:智能合约)
肖恩帕克:Facebook的创始人之一
哈尔芬尼:电子现金创始人
菲利普-西莫曼:PGP技术的开发者,密码朋克创始人之一
斯蒂文-贝洛文: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教授
菲尔-卡恩:英特尔公司前首席科学家
中本聪:BTC创始人
......
由于密码朋克组织内部的交流是通过加密的邮件系统,所以很多不远公开自己的人可以在这个系统中完全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这也是其作为保护个人隐私的第一步。但是通过这些已经确实是组织成员的水平和情况来推测,其他的成员一定也是加密、数学等等各个领域的顶尖人才。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通过密码朋克这样的组织说说自己的思考。密码朋克也好,暗网也好,之前一直存在,但是我们都不知道,直到某些特定的事情发生,这些原本在水面以下的组织才呈现到我们所有人的面前。也就是说,我们平常肉眼所见到的世界可能远比真实世界的样子要小,有很多新鲜、惊奇的事情在我们的视野范围之外,不是我们看不到或者不想看,而是我们的眼睛被蒙上一层黑纱。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天朝的人被网络长城保护的很好,外面的世界怎么样很多人并不知道。我认为,对于世界上的所有事情,我们应该有看与不看的权力,而不是被人为的剥夺该权力,然后告诉你,看到你眼前这些美好的事物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