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论语90】里仁篇第二十五则

弘丹参考的是傅佩荣老师的《人能弘道-傅佩荣谈论语》,绿窗幽梦参考的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由弘丹整理。

小编会每天推送一则论语,与大家一起学习《论语》。欢迎大家关注,并一起学习《论语》。大家如果对每日的论语学习有任何感悟,可以留言讨论。


今天学习《论语》里仁篇第二十五则。

1、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2、傅佩荣译文

孔子说:“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他必定得到人们的亲近与支持。”

“必”必定。为什么“德必有邻”?这是因为人性向善,所以人们才“必定”亲近与支持有德者。若不先相信人性是“向善”的,如果能说“必”字?“邻”显然是对于德的一种肯定与支持。《易经·系辞上》说:“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

“德不孤,必有邻”,这句话说明“人性向善”。每个人对于善都有一种自然的要求或愿望,一个人有德,我们自然会去支持及鼓励他。一个人做坏事,不但不会有人支持,还有可能众叛亲离。所以人对于所谓的善或恶,会有一种自然的反应,这就是人性向善的证据。

孔子认为自古以来有德者,都会有人支持。所以,本章的话是孔子心中的信念。《论语》里面凡是提到“必怎么样”,除了假设语句以外,都反映了孔子内心的信念。这样信念是孔子一贯思想的基础。

3、绿窗幽梦学习心得

有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因为一定会有同类可以为伴,这是孔子的观点。曲高难免和寡,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大部分都是普通的人,境界越高、难度越大,就像金字塔形状一样,最终越接近顶端、人越少。但是少,不意味着没有同类。

而这种相伴,我想不是说地理位置的近,而是只要互相知道有彼此在,不管相隔多远,都觉得在精神上是有呼应的。执着相信,自己选择的修身进阶之路是正确的、是有同类的,也是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吧。“德不孤,必有邻”。正如论语学修小组的大家一样,虽相隔各地,但我们知道彼此有着共同的坚持,所以不孤单、很温暖。

4、弘丹学习心得

傅佩荣先生在注解里说道:“孔子认为自古以来有德者,都会有人支持。所以,本章的话是孔子心中的信念。”

这句话是孔子自己的信念,虽然这句话对有些人来说,可能会不赞同。

关于人性,自古以来就有性本善,性本恶,无所谓善恶三种不同的观点。《三字经》提出:“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告子认为无所谓善恶。

我个人觉得人刚出生时无所谓善恶,但是人性向善。孟子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孔子是有“人性向善”的信念的,所以,他有以礼治国,推崇仁义的理想。

这句话很简单:“德不孤,必有邻。”有德行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他必定得到人们的亲近与支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