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任重而道远”的准确理解

《论语·泰伯第八》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弘,宽广也。毅,强忍也。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朱熹强调的是条件和能力。

后人对“任重而道远”这段话,把“任”和“道”当做名词,解释为“任务是重的,道路是远的”。这样的解释只看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对境界的要求,没有体现出主动的承当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

我认为:“任重而道远”的“任”和“道”是动词,“任”乃承当也,“重”为名词表示重大的责任,“任重”者乃担任重大的责任;“道”,乃前行也,“远”为程度副词,“道远”者,就是按照这个道路走下去,坚持到底。

“弘毅”是两个名词的并列,“弘”,宽广的胸怀,心胸宽广才能主动担任艰巨的任务;“毅”,坚韧的毅力,有坚韧的毅力才能坚持到底。

这句话相当于三段式的论述,“士不可以不弘毅”提出了士人必须具备“弘毅”的品格;“任重而道远”提出了担当与理想,作为“士”必须有远大理想(弘),要主动承担“仁”这个天下大事(任重)。最后论证为什么“弘毅”对“任重而道远”这么重要,要“以天下为己任”并且坚持到底,就必须胸怀宽广并且性格坚韧(弘毅),因为践行“仁”责任重大(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必须奋斗终身(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由此可知,“任重而道远”的正确解读应该是:主动承当艰巨的任务(任重),为理想奋斗终生(道远)。

主动承担责任和完成分配的任务,是不同的胸怀。“跟我来”和“跟着走”,其境界有天壤之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