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是好的选择是不够的,我们要最好的选择
一、从终极问题出发
给自己定一个更高的标准吧!不论你现在身处何处,向前看!向上看!
譬如,笔者现在正在用着初学的跌跌爬爬不熟练的双拼输入法打出这篇文章,现在很慢,但我坚信,一个月后,我用这个输入法一定比现在用全拼快!
四度格局理论
格局: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应了他的『格局』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无目标,盲从)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为己之利)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追求真理)
三度格局:之善之人(『看众生』——对整个社会负责)
采铜老师给出的四度格局的概念很值得思考。我想,人群中超过85%的人都属于零度格局——盲众,即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眼界只是流行文化或是身边亲友的观点,很容易被他们的观点说服。
没错,也许正包括看这本书的你我。但是这并不是不可改变的,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去成为更高格局的人,只要你真心想去做,并为之而付出努力。不要没有明确的目标每天混日子,不要看了一两本励志的书就打鸡血努力个三五天然后又回到原来浑浑噩噩的生活轨道上,这都是没意义的,要做,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零度格局者,那可以首先尝试成为一个一度格局者——利己者吧!这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然后,再慢慢努力成为二度甚至三度格局者。笔者与君共勉。
二、逃离隐含假设
赛道假设: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
低关联假设:认为人生的经历相互独立,无关联;
僵固型心智:固定的眼光看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
零和博弈:只想自己得利,不想争取双赢。
逃离隐含假设的方法——新的思维框架:
目标悬置:把目标停下来(但不是放弃),暂时休息一下;
能力嫁接和特性改造:作者是分开写的,但是我觉得这两者可以一起说。其实就是找到工作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联系点,让这两者不相互孤立,让自己的兴趣也为自己创造价值。
三、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
我们天性中的选择弱势: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粗略地审查易得的、显然的选项,一旦找到差不多合适的就停止对其他选项的探寻。
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维度分析法——把选择对象分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第一步:从源头开始梳理,重新定义问题;(如把『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新定义为『我为什么要工作?』)
第二步:寻找目标的特征(因素穷举法);
第三步:筛选(按权重进行重新赋值)
最后列出表格,打分来做出最后的判断。
另一个方法: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四、学会校正自己的选择
不要被自己的现有的社会身份等束缚住自己做选择的能力。
与其只想『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如想想『我们想要什么』;
与其只想『我们只能做什么』,不如想想『我们擅长做什么』;
与其只想『我们现在是谁』,不如想想『我将来是谁,我还能是谁』。
很多时候,我们没必要去抹去所有的过去印记来做出选择,而是要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建立某种联系,努力过一定会在生命中留下印记;
不管你做了那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最终带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总之,本章是作者希望我们能以更高的标准、更好的策略去做更好的自己。也许他写的有点帮助,我们总可以试试,万一就适合了呢不是吗? ;)
祝精进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