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穷不是什么好事。但坏事也不能都用穷来概括。
现在我发现,不管遇到什么难事坏事,一律用 “穷” 来解释,变成了种流行。
好像只要有了钱,一切就都会好起来。这当然是一种思维懒惰。
快十一了,旅行的人难免会住酒店。
最近我有看到两条关于酒店的消息。
有人去实地考察了 7 家快捷酒店,做了一个测评:快捷酒店到底有多脏?
9 月,又有一个组织对北京 5 家五星级酒店进行了测试。全是有名的高档酒店。结果 5 家酒店在客人退房后,都没更换床品,没清洁浴缸和马桶圈。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那个快捷酒店的测评新闻下面,不少人在指责住酒店的人: “几百块一晚,有的睡就不错了。” “有钱去住五星级酒店啊。”
等到五星级酒店测试出来,评论里开始出现无奈地感叹:有钱也买不来安全。
问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觉得安全是可以用钱买的?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因为 “穷” 住快捷酒店,就活该没有安全感了?
二
很多你遇到的委屈、不幸、艰难,跟穷本来没有关系。或者说,并不是穷就应该承受的。
但现在这种想法越来越流行了:
你受苦受难,都是因为你不够有钱。你遭到的任何委屈、不公,哪怕涉及最基本的保障,都可以归结为,你还不够有钱。
甚至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自己正在这么想:
你买到的包用了两次就脱线?那你不该抱怨,你应该攒钱去买爱马仕。
你排队住进了公租房,发现墙体有裂纹?你不该抱怨,谁叫你没钱付首付,你甚至该庆幸占了便宜。
我有位喜达屋 SPG 俱乐部的朋友,特别迷恋五星级酒店,因为 10 年前有次她住小宾馆,醒来床单上有血。
她扯下床单,床垫上也有血。深浅层叠、新旧不一的血。她顿时就想吐。
后来回想起那个令人作呕的早晨,她最气的却不是宾馆,而是她自己。
她气自己没钱、没出息,所以只能住小宾馆。
但包不应该背两次就脱线,人住的房子不该墙上有裂纹,这是明白浅显的道理。
这是穷人、富人都不应该承受的东西。它跟钱没关系。
就像酒店就应该换床单,应该清洁马桶盖,这和每晚多少钱无关。
而那位朋友想的却是,如果我有钱了……
就像我们一样。在窘迫、被欺压、被侮辱的时候,我们不是想着去对抗,而总在自我麻痹:如果我有钱了……
三
当大多数人都想着 “如果我有钱了” 时,人们会优先忙着挣钱。
他们觉得,可以暂时不考虑公正、安全、尊严。只要我努力挣钱,爬到更高的地方,低处的不堪和窘迫将与我无关。
他们不想改变,只想自己跑掉。
他们也不会为穷困时遇到的事情感到不公平。穷而被欺压、被冷遇、被损害,他们看到的不是这些事情多不应该,而是:穷。
用穷解释了一切坏事,也用穷做借口原谅了一切坏事。
四
为什么会下意识认为挣钱能解决一切?
这不仅是因为人们爱钱,也是因为很多时候,挣钱恰恰是最简单的选择。
对每一次不公和侵害都清醒、适当地做出反应,比挣钱更难。
你首先要有很强的权益意识。这就需要你受到良好的权益教育。你得有一种智慧,明白哪些东西不能被交易,哪些底线不能被触碰。
在意识到事情不对劲后,你还得有行动的能力和条件。可是我们多数人都不知道正确的维权途径。
而且我遗憾地发现,这还真和学历、和财富的关系不大,是一个社会性的盲区。
当你发现酒店没换床单,和酒店交涉不了时,该找哪个部门投诉?该打哪个电话?
当婚恋网站不能提供它承诺的信息真实时,谁可以制裁它?
你一无所知,无能为力,其实也没有勇气。最后所有的气愤,都找到了一个最好的逃避方法:
等我有了钱。
五
总有一些意识到必须行动、并懂得如何行动的人。
去年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件,“和颐酒店女生遇袭”。
当事人在微博叙述了自己被劫持的前因后果。
在发微博之前,她已试过很多途径,但酒店经理关机、态度恶劣;投诉携程没得到反馈;派出所录完笔录也没了下文。
她很沉着,坚持要求录下监控视频,这段视频后来成了引爆微博的重要素材。
我很佩服她的一点是,和酒店方交涉时,她要求他们答复:如果再发生相关案件有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她想到了更多的人。
在一些更小的事上,我们也可以行动。
六
穷不是正义。
但穷也不是一种原罪。
安全、尊严、公正,这些东西,本就不可交易。它是文明社会给每一个人的承诺。
“如果我有钱了……” 有时无非是一种自我安慰。
对这样想的人,很可能是另一种结果:穷时了了,富未必佳。
真的有钱了之后,你会看到富人也如此脆弱。富而不知道自我保护,有钱之后,得到的更多,能失去的也更多。
去捍卫那些真正重要和不可被剥夺的东西,永远比挣钱更难。也不是挣钱能替代的。
也许你无法成为那个改变和行动的人。
但至少应该警惕那种流行的想法:你受苦受难,全是因为你还不够有钱。
不是这样的,苦难就是苦难,欺诈就是欺诈,伤害就是伤害。
不要让很多罪恶,假借 “穷” 这个字,堂而皇之地发生在我们身上。
读后思考:
哪些问题,你曾经以为可以用钱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