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不管教的勇气

我是张荣,樊登读书会的推广者、也是一名俩女儿的宝妈,经营着我的达令家。这是我第131篇原创文章,我写文章主要记录生活点滴,分享家有萌宝地喜怒哀乐,也是给自己和孩子一个成长的见证!如果文章中触动到了你,希望点❤哟!

《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遵循【不批评,不表扬】的方法去教养孩子。

有个奇怪的现象,大多数家庭的教养方式,都是一样的,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就是你的父母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你的孩子。即使你曾经对你父母那些教养方式不认同,但是你还是会一点点的用在下一代上。

为什么呢?

因为你在那个被父母教育的时候也是逆反的,但是现在的你,觉得是有一定道理,你心里有些后悔,没有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所以,你有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把你的期许,你的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活成你希望的样子。

当然,这是个误区。

我看过很多亲子教育的书籍,都在讲——无条件的爱。你就无条件的爱孩子就好了。无论多少方式方法,都离不开这条。

相信他,支持他,让他自己做决定,规划自己的人生。我们就负责支持信任就好了!

这本书就是讲【不批评,不表扬】

1.批评不是改变孩子行为的好方法

批评不是育儿的好方法。一来没有人喜欢批评,二来批评会带来负面影响。关于批评,主要有三种情况。

①受到父母关注,是孩子的重要需求。当孩子规矩做事得不到回应时,就会故意做一些被批评的事,以获得关注。

②有些孩子做错事,不是故意,而是不知道自己的行为需要改正。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批评,而是耐心解释。

③批评在当下见效快,并非真的有效,而是因为孩子害怕父母。久而久之,这种顺从会使孩子逃避批评,做事消极,变得懦弱。

2.避免孩子依赖表扬

除了批评,作者认为表扬也不是育儿的好方法。因为孩子可能会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同时,也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自己好言相向。

当孩子做出良好行为时,可以用“谢谢”。比如,孩子在公共场所很安静,可以说:“谢谢你这么安静。”这样能让孩子获得对他人的贡献感。

如果孩子能从一个行为中获得贡献感,就不会再做让家长头疼的事了。

3.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

纪伯伦说,孩子“凭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

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代替孩子过一生。当然也不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而挫折和失败也得由孩子自己负责。

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将造成不良后果。一,它会破坏亲子关系。二,一旦发生问题,孩子会把责任转嫁给父母,而孩子则无法成长。三,干涉孩子的人生,是父母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无力承担失败,因此,也阻碍了孩子成长。

4.体罚没有任何意义

一般情况下,父母厌烦孩子的,不是其要求的内容,而是诉求方式。但是,有些时候父母也不会好好表达,也会感情用事。

所以,一来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好好用语言表达诉求。二来,对待孩子时,父母需要注意,体罚并不是教育,而是报复,是为了给自己的愤怒找一个正当理由。

此外,作者说,批评即使没动手,某种意义上,也等同于体罚。

如果你想发脾气,动手时,对孩子期望过高,很苛刻时,你可以设想一个场景。

假如你的孩子正在生病,他很脆弱。你期盼他快点好起来,你心疼他,恨不得替他受过,你祈求上帝,“祈求让我的孩子快点好起来吧,我愿意付出一切,我可以不再苛刻,可以对他温柔,不再逼着他学习这个学习那个,只求他健康快乐就好……”

这个时候的我们,是需要孩子健康快乐,别无他求!

真心的希望所有父母包括我,一定要做到无条件的爱孩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作 者 简 介 [日] 岸见一郎 哲学家,1956年生于京都,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他是日本阿德勒心...
    疯甜阅读 358评论 0 1
  • 【思维导图实战派】刻意练习之“遇见...”百幅计划:91/300 以图代言:百书阅读287本 依据阿德勒心理学,作...
    娜般美好阅读 1,313评论 0 0
  • 一、 前言:教育的目标是“自立” 二、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三、 如何让孩子会学习 四、 赋予孩子面对人生...
    萧筱068阅读 1,939评论 0 2
  • 文‖静若 喜欢吃米汤泡饭,配菜是豆豉炒韭菜。 脑海里始终存在着一幕“别扭”的画面。 大...
    静若517阅读 1,302评论 23 8
  • 所谓“延伸”,就是你是否会自动将一个挫折的挫败感延伸到其他方面。 高挫折商的人,是低延伸,他们会将...
    鲍弘军阅读 3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