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青城
作者:蛰虫
算是第四次拜访青城了,不过参观城隍庙、青城书院、高氏祠堂、罗家大院、碑林五大景点都是第二次。
青城镇属于兰州市榆中县管辖,从兰州市区去青城,可以经榆中县城前往,也可以经白银市抵达,但一般人都是从白银走,据说1980、90年代青城学子去榆中县城参加高考,是要经过白银,再经过兰州才能到达,可见青城镇真的很偏僻,交通不便。
但历史上的青城不是这样,地处黄河北岸,这在缺乏陆路运输条件的古代具有了水运之利。同时,利用黄河自流和水车,实现了农田灌溉,拥有稻田数千亩,使青城成为鱼米之乡。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水利资源,青城的经济得以发展,进而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
青城得名来自北宋抵抗西夏的名将狄青,据说他曾经在此与西夏交战并获胜,如今的城隍庙广场立有狄青戎装骑马塑像。 青城的城隍庙很有意思,不知什么原因,这里的城隍老爷是在白马之围中为汉高祖替死的纪信。白马之围和纪信因与高祖体貌相似而替死故事早有了解,但能在这里成为城隍 实在神奇。城隍庙里还供有金县(今榆中县)和皋兰城隍,神殿的对联很有意思,值得一观。青城的别名一条城(简称条城)则来自青城的形状,不再赘言。
青城镇政府现在搬离了罗家大院,属于政府的那一部分不能参观了,包括许多有趣的内容看不到了,比如青城粮站,令人遗憾。现在只能看看水烟场和几个小院,信用社可以一看。
说道罗家大院,不能不提到罗经权。这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创办者、清末翰林,出自青城罗家,曾任青城书院山长、青城小学校长,是清末民初的兰州政治、教育和文化界是代表性人物之一。青城碑林收藏有一方他的手书碑刻。
高氏祠堂也是一处很有意思的古建筑,高氏的人才培养也很成功,我的几位同事和学生就出自青城高氏。青城高氏的高锡忠(又名高翔),曾任青城小学校长,也是当时包括农校(今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兰州一中、女子中学的音乐教师,并为这些学校创作了校歌。据说高先生在兰州抗日救亡运动中创作了大量救亡歌曲,是当时甘肃三大音乐家之首。
202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