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大学生群体里面,一度流行的一个词叫,创业。
顾名思义,创业就是自己当老板。自己想上班就上班,想给自己开多少工资就开多少工资。
听着是不是特别舒服?相比大多数年轻人在这个人们大谈特谈什么996、007,内卷、躺平的时代,很难不为之心动。看看学校附近的小吃摊,每天下午5点才开始准备营业,做到凌晨2点,每天只做这么几个小时,还能挣一两万。再加上这个时代做啥都没有有钱舒服,什么汤臣一品、香车美女、人生赢家、国名老公,哪个是念书念出来的,哪个不是得有钱才能享受的。
那么,如果家里没底子,又没啥门路,怎么实现呢?创业呗。
资本家喜欢年轻人创业,因为有胆子、能吃苦、有的还不择手段。学校喜欢年轻人创业,表明自己除了学术产出,也为社会创造价值。政府也喜欢年轻人创业,把有钱人或者自己家的家底能掏出来,还解决了就业问题,让一些学生从“待业”变为了“青年创业者”。
年轻人自己也喜欢创业,多风光,多与众不同,只要不要让我念书,搬砖,那我啥都愿意。管他风险,管他脸皮,我就是比同辈牛,你们还在学校青涩,我已经跟众多大佬称兄道弟了。开口闭口就是股份、融资、风投、上市、财富自由,这些你们这些社畜估计一辈子都搞不懂,也没法接触。
于是,内地的大学多出来很多创业大赛,年轻人绞尽脑汁,收集数据,整理报告,最后在一堆西装革履的成年人面前夸夸奇谈,拿个奖状和几千块钱的奖金。可是这些创意呢?不知道去了哪,也不知道最后有没有孵出金蛋。或者就是大学的初创公司,一年如雨后春笋般,搞出来十几家,最后活下来的不知道在哪,或者也不知道在哪活着了。
很多好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这些文化让他们与众不同,也能吸引到有同样气味的人。而“大跃进”似的大学生创业,无非就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开工厂而捏出来的一堆有着同样气息的人偶,他们没有学会商业市场上基本的尊重及准则,却一边大谈着“厚黑学”、“狼性”,在各种赛道中相互倾轧着、厮杀着。他们中的很多我们最后并不能看到结局,我们也无从知道他们的人生是否因为这段经历而满足。但我们至今,也没有看到发光的的年轻人,和他们伟大的公司。
也许这个时代,不会再有伟大的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