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节。天公不作美,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从清晨就没停过。
小区的小广场上,地面被雨水打得泛着浅浅的光。几棵桂花树的枝叶被打湿,花瓣落了一地,混着泥水和雨气,散发出淡淡的甜香。空气潮湿,却也柔和——像极了这座城市的节奏,慢、温吞、又带点疲惫。
路边的长椅上、树下的凉亭里,零零散散坐着几个人。雨伞搭在一旁,雨点落在伞面上发出细密的声音,像在为这个灰色的节日伴奏。
王婶最先到。她穿着一件淡紫色的雨衣,脚上是防滑的拖鞋,头发还没擦干,带着几分匆忙。她一边掸着袖口上的雨,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这天气也真怪,好好的中秋还下雨。唉,节气都乱了。”
她说完,抬头看了看天空,厚重的云层像一张被揉皱的灰布。
这时,刘大爷也拎着把伞慢慢走来,背挺得笔直。他在长椅另一头坐下,笑着打趣:“他王婶,你还出来啊,这雨多大。”
“闷在家里更难受。一个人待着,连个说话的都没有。”王婶叹了口气。
“孩子还没回来啊?”刘大爷问。
“说单位忙,改天再回来。”王婶摇摇头,“都说是团圆节,哪来的团圆。”
她的语气轻,却带着掩不住的落寞。雨打在地上溅起的水珠落到她鞋边,她没躲,也没再说话,只静静地看着。
刘大爷叹了口气,低声道:“现在的孩子忙啊,我们那会儿,中秋都得提前赶回去看父母。”
王婶白了他一眼,嘴角却微微上扬:“那会儿坐个长途车都得折腾一整天,现在他们坐高铁几个小时的事,还能说忙。”
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是一阵酸。电话那头儿子的声音还在耳边,“妈,今年真抽不开身,下次吧。”那句“下次”,像一颗小石子,轻轻砸进了心口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又慢慢沉了下去。
雨更密了,风也大起来,吹得雨帘斜着落。广场边的小卖部门口亮起昏黄的灯光,空气里弥漫着被雨打湿的灰尘味。
李叔提着一袋烟酒从小卖部走出来,嘴里叼着一支烟,没点着,只是咬着。看见他们,笑着喊:“还在这儿啊?真不嫌潮!”
“躲家里闷得慌。”刘大爷接话,“今儿节日嘛,总得出来透口气。”
李叔笑着坐下,把塑料袋往一边放,袋口露出一盒月饼。
“自己买的?”王婶问。
“嗯,买给闺女的。她明儿早上过来。”
“真好。”王婶的语气轻轻的,有几分羡慕,“能团圆的人最有福气。”
李叔笑笑没说话。烟在手里转了一圈,最后还是放回了袋子。他看着远处几个孩子在雨中踩水玩耍,雨点打在他们的雨衣上,溅起一层层水花,笑声被风带走,却又清脆地回荡在广场上。
那声音让刘大爷忽然出神:“我小的时候,下雨天最开心。踩着泥巴跑一整天,回家挨骂都不怕。”
“你那是孩子多、地多的年代。”王婶说,“现在的孩子,连踩泥的地方都没了。”
“嗯。”刘大爷点点头,“可也好,干净。”
“干净?”王婶笑出声,“干净的孩子,心也就干净不了。现在孩子都聪明早熟,哪像咱那会儿,一天到晚就想着放风筝、抓蚂蚱。”
雨声更大了,他们的笑声也变得模糊。小卖部门口的灯被风吹得忽明忽暗,照出几张被岁月刻出皱纹的脸,却又温柔得像老照片。
傍晚,雨稍稍小了些,天空的颜色从铅灰转成了墨蓝。广场上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倒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像是散落的月光。
陈嫂从小卖部里探出头:“你们几个,要不要来块月饼?刚拆封的。”
“别白给,得收钱!”李叔喊。
“收你个头。”陈嫂笑骂着,把几块月饼放在一个小盘里递过来。
“哎呀,还挺好吃。”王婶接过一块,掰开,香气混着雨气飘散开来。她咬了一口,甜得有点腻,但在这潮湿的空气里,却让人觉得暖。
“这月饼比去年贵了。”刘大爷叹。
“啥都贵。油贵、面贵、连时间都贵。”陈嫂笑着擦了擦手,“可心不能穷。吃点好的,心气也顺。”
“对。”王婶附和,“天气不好,心得好一点。事事慢慢如愿,别心急。”
这句话让几个人都沉默了一瞬。雨点轻轻拍打在塑料伞棚上,发出细碎的声响。那声音像是对生活的一种回应——节日也好、雨天也罢,一天总要这样过下去。
夜深一点,雨又细了。几个人仍没散。
广场对面的小吃摊亮起了灯,飘来一阵煎饼果子的香味。一个外卖小哥顶着雨跑过去取餐,衣服湿透了,头发贴在额头上,却还冲着摊主笑着。
“现在的年轻人真能吃苦。”刘大爷看着感叹。
“没办法,谁不想活得轻松?可现实不让。”李叔说,“我侄子前几年也送外卖,一天十几个小时,腰都累坏了。”
王婶低声道:“其实啊,不管年轻人还是咱们这些老的,都是为了家。只是有的人跑得快,有的人等得久。”
“说得好。”陈嫂笑着拍了拍她,“你看,雨下这么久了,还不是一样有人出来,有人聊天,有人忙着干活。天有阴晴,人有聚散,都是常事。”
“是啊。”刘大爷接着,“哪天没月亮?只是被云遮住了。”
那句话说完,几个人都抬头望向天空。云还厚,雨还在,但远处有一点亮光,似乎有一线月色在努力穿透。
雨声渐弱,风也停了。空气变得安静,只剩下桂花的香在夜色里弥漫。
时间久了,王婶起身回家。走到门口时,楼道的灯亮着,昏黄又温柔。
她推开门,屋里一片安静,唯有墙上的挂钟滴答作响。桌上摆着一盘月饼,还有昨晚煮的一壶茶,茶已凉。
她脱下雨衣,走进屋,准备去拿抹布擦头发。就在这时,门口传来“咚”的一声。她走过去,发现门外放着一个快递箱。
包装上写着:“妈妈,节日快乐。”
王婶愣了几秒,蹲下来,手指微微发抖地拆开胶带。里面是几件她常穿的衣服,还有一盒精致的月饼。她捧着那盒月饼,眼眶一下子湿了。
那一刻,她几乎听见了儿子的声音——“妈,我回来了。”
可她知道,那只是幻觉。屋里仍旧静,只是外面的雨,又轻轻落了几滴。
她把月饼放进盘子里,泡了一杯新茶,坐在窗前。雨水顺着玻璃往下流,外面的灯光在水痕中被拉成长长的线。
她轻轻咬了一口月饼,甜而不腻。嘴角的笑意渐渐浮上来。
“天不晴也没关系,”她喃喃道,“只要心亮着,就够了。”
外面的雨又起了,但比起傍晚时温柔许多。小区的灯还亮着,一盏接一盏,从广场一直延伸到楼宇深处。
刘大爷还坐在那手里撑着伞,看着雨丝在灯光下变成金色的线。他想着家里也有一壶茶在等他,心里却不急着起身。
李叔已经回家,临走前还喊了一句:“明儿晴不晴?”
刘大爷笑着回:“天晴不晴不重要,咱心里亮就行!”
那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像一首无声的歌。
小区的桂花香被雨气托着,缓缓弥散。有人关灯,有人开窗。雨水敲打屋檐,像在提醒人们——即使月亮藏在云后,它也一直在那里。
雨还在下着,但每盏灯都亮着。那光,就是今晚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