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读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话外音,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客观的工作方法、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调查研究传家宝代代相传。
端正“谋定而后动,知之而有得”的工作态度,让调查研究有“准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调查研究工作同样如此。方案中指出,在调查研究时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哪方面问题突出就聚焦哪方面,哪个环节出问题就重点调研哪个环节,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解剖、对症下药。若是查找问题时“雾里看花”,抱着“欣赏盆栽”“走马观花”的心态开展研究,必然看不到真情、察不到实况。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实际问题,以“找麻雀”的火眼金睛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拿出符合实际的对策举措。
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让调查研究有“深度”。涉潜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情况是“包罗万象”,要解决的问题更是“千头万绪”,光靠“花拳绣腿”“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贴近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去谋划、推进,把“工作案头”搬到人民群众的“田间地头”、把群众来信当成家中传书,踩深群众路线上的脚印,绘活党群路线的生命线,将调研成果上升为决策部署,深化调查研究破难题之“深度”。
保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调查研究出“实效”。摸实情离不开调查研究,而搞调查研究离不开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在才溪乡调研时,挤出夜间的时间走家入户访贫问苦,才形成以“铁的事实粉碎一切机会主义的瞎说”的《才溪乡调查》;习近平同志冒着严寒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感慨“能看到真贫就值了”……都反映出听实话、察实情的必要性。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实”字贯穿调查研究全过程,广泛运用“四不两直”、蹲点调研等方式,用群众“写实”的笔,填写好调查问卷,掌握原汁原味的第一手信息,将群众一线之“实情”转为调查研究之“实效”。
新时代新征程,大兴调研之风、注重调研实效,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多察实情、多解难题,我们就一定能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