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生活如湖水一般,平静地过着,可是,前几日,湖面却“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风波又起
李大爷今年75岁,谢大娘今年73岁,二人在一起生活了50多年,育有四个子女,去年大女儿52岁时,去世了,两个儿子大学毕业后,一个在市里机关单位上班,一个在县里高中教学,二女儿在县里农贸市场打工。现在,李大爷97岁的老母亲,也每年隔月接过来,满一月后再送到三弟(二弟几年前去世了)家奉养,这样轮流养老的情况,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二老勤劳善良,任劳任怨,大体看,也是忠孝之家,这样的家庭,在农村算是踏实过日子、有正事的人家。可是,二老之间,却经常吵架,谁都不服谁。
这不,前几天,战火又点燃了。起因据说是,二人在一起唠家常,结果,把陈年芝麻、谷子全翻出来了,互相指责、抱怨、不满,说着说着,吵起来了,越吵越烈,持续两天,战火不息,儿女们电话调节,同在一村的亲戚上门调节,不好使。大儿子不得不开车回到农村,把谢大娘接到城里自己的家中,让他们暂时分开,希望都冷静冷静。
二、追根溯源
其实,谢大娘这辈子,一直憋着气和火,这气和火从何而来呢?
首先,是李大爷对谢大娘的态度和做法。
李大爷经常对谢大娘用地道的山东话,说这么一句话:“你(nÌ)懂(dÓng)地(dÌ)个(gé)啥(shà)!”感觉一下,这话听着,啥感受?李大爷,经常在生活上,更多的是接受谢大娘的照顾,却很少会照顾自己的老伴,干完农活吃完饭倒头就睡,然后起来继续干农活,而谢大娘干完农活,做饭,大伙吃饭,然后收拾饭桌,没等休息,就又跟着下地干活,挺累的。李大爷好像这辈子就给老伴买过一次衣服,就不再买了,因为老伴没相中,于是,李大爷就毫不犹豫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凡事,我只退两步,没有第三次。其实,可能半步也没退。而且,谢大娘不会说软化,李大爷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次,李大爷没能善待丈母娘------谢大娘的老母亲。
十几年前,这位丈母娘,千里迢迢,从山东来到东北投奔独生女,住了一段时间。听说,李大爷嫌弃丈母娘,总能找出理由,例如心眼少了,有点疯傻呀(没看出来疯傻,只是很实在的、年轻时一定很漂亮的高个子老太太。)------丈母娘来他屋里坐一会,也容易遭撵。女婿厌恶丈母娘,谢大娘又是气又是伤心,这是她的亲娘啊!
第三,李大爷也有老妈,谢大娘和这位婆婆也有过节。
婆媳关系,自古难说清。谢大娘对婆婆有几十年的怨气,嫌婆婆不向着她这个大儿媳妇,偏向三儿媳妇。记得当年一起生活时,自己孩子小,想给孩子吃个鸡蛋,婆婆也不说给。类似不平的事,数不清。而且,如今,已经伺候婆婆十多年了,做饭、洗衣(老人有时大小便不利索),加上婆婆一来,李大爷就要过和老妈一个屋,方便照顾(九十多的老人,一晚上要起夜五六次),谢大娘就要一个人住(老伴被婆婆抢走了)。加上心想:你儿子是怎么对待我娘的?想让我对他娘怎么好,心理会平衡吗?记得有一次,大儿媳想给谢大娘的婆婆买个轮椅,想法很好,方便推老人家出来溜达、晒太阳,省得天天在炕上躺着不舒服,可被谢大娘有力地一口回绝:“买那个干啥?谁有劲推她?”大儿媳不再多说,其实她心理设想着是和自己的老公一起,推着老奶奶在村里的平坦的村村通水泥路上散步,老奶奶对他们和他们的孩子都非常好。算了,反正,常陪伴老奶奶的不是他们。
李大爷也有火气,谢大娘有时对他的关心,有时像控制,感觉不舒服。
三、风波不断
这二老之间的斗争,隔一段时间,就发生一次。九十多岁的老母,就有多余、不被接纳的感觉,也想方设法不活了,吃过药、撞过墙,但都救过来了。这么闹腾,儿女们,也动起来,大儿子和儿媳经常开车回乡下看望,有时接老奶奶来城里,有时接谢大娘、有时接李大爷到城里住。就这次战争,谢大娘被接到大儿子家住,有一天,大儿媳做好饭,还给找出节目《经典咏流传》看,谢大娘美美地感慨说:这边吃着饭,那边还能听着歌,过的简直是皇上的生活。二儿子教高三,晚上也有课,也要想方设法回来看望。
前几年,李大爷、谢大娘家,在县里买楼了,冬天上楼,春夏秋回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吵架的传统依然保留。
前几天的这次战火,持续得有点久,谢大娘到大儿子家住了一周,那边97岁的婆婆又不想活了,又吃药了,据说是可能看73岁的儿媳出去躲,又心疼75岁的儿子没战赢,而且不太会做饭,走路还颤颤巍巍的,还要照顾自己这个老太太,这日子可真不好过,不如一了百了算了。儿孙们又急着把她送到县医院抢救,还好,救过来了,之后,李大爷的弟弟(也60多了)白天在医院照顾,李大爷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白天上班,晚上轮班照顾,不用李大爷,他能自己照顾自己别出毛病,就烧高香了。
谢大娘在大儿子家住了一周后,知道婆婆在县医院住院,李大爷也回县里的楼里住着(因为老娘要白天能方便看到他),于是,离开大儿子家,回到县里楼上住,希望缓和与老头子的关系,可是,见面,仍然硬碰硬,谁都不给谁台阶说软化。
幸运的是,97岁的老奶奶抢救及时,吃的药老早就吐出来了,住了没几天院,就出院了,被李大爷的大儿子开车送回农村,这回该去李大爷的三弟家住了(一个月后再接回来)。
谢大娘气没消,仍在楼里住,想让李大爷尝尝不知道珍惜老伴,自己做饭、洗衣服、干农活、伺候老人、孤单无助的滋味。李大爷前几天打电话,语气仍然很生硬,问:“你啥时候回来?苞米苗都长一尺高了,豆角都该架架了,你还不回家?”谢大娘没出发,也许,在楼里住,在不远处县一中的二儿子、在农贸市场卖锅碗瓢盆的女儿带着孩子,可以随时来看她,大儿子也可以和牺牲各种学习机会的大儿媳,利用周末,很方便地开半个小时的车,从市里来看她。她最愿意对儿子儿媳说,多住几天吧!但不太现实,儿子儿媳还要回市里工作和学习。
前几天,谢大娘和大儿媳电话中提到一直感冒、没好利索的大儿子,问道“他没睡好觉吗?感觉他好像很累,脸色不好。”大儿媳笑着回答说:“这一阵,事太多了。”(此处略去很多心理描写。)
四、谁是激浪之“石”
一石激起千层浪,谁是这“石头”呢?也许每个人都可能是,激起狂风恶浪;但愿每个人又都不是,好让生命的水,流入湖中,再流向远方。
五、相关心理学理论支撑
从系统的角度看,我们生活在很多的系统中,系统之内、系统与系统之间都需要维持平衡。一个系统之内,如果一个部分受到其他部分的侵袭、干涉、否定或排斥,这个系统必出问题,很多身心疾病都呈现出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