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中国,唯有高考最公平。这话对,又不绝对!
以体育特长生为例,2023年,我儿子首发足球单招考。考前曾有培训学校老师问要不要给孩子买分,十几万搞定。我儿子相信他的实力,坚决反对这般骚操作,况且,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结果,待各院校体育单招录取名单公示时,大家动辄八九十以上的高分,让我们只有七十几分的成绩望洋兴叹、望而却步。
事实上,平时赛球、专业实战都很好的同学,考试就未必能获高分。因为体育单招考存在太多不可预测因素,好多孩子明明专项练习都满分,但一到考场就心态紧张、患得患失而导致发挥失常,复读更是加重了考生的心里压力和负担。
若真如大家所言,体育单招考还有很多人花钱买高分,更会增加靠实力和运气迎接挑战的难度。何况当前本科、研究生都不好就业,体育特长生将来就业空间也很有限。
综上种种,当孩子首战失利时,我曾与之深度沟通:希望他能参加高考,未来即使读个大专,只要专业选的好,将来的就业优势甚至会优于本科、研究生。
但儿子深知自己的文化课水平,参加高考,充其量只能读个大专。对于他来说,小学三年级起开始踢球,高中又获得一级运动员证,怎甘心就此放弃坚持了10年的足球。沟通的结果,大人还是尊重他的个人意愿,选择体育单招再战。
2024年,儿子足球单招二进军。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上岸。但这次被录取也是机会险中求,因为他的分数就只踩在了志愿学校的录取低位线!而他身边同期复读的孩子,好多人还是名落孙山。
儿子去年首战失利没有哭,今年当录取名单公示后,成功上岸的他反而稀里哗啦,哭得一塌糊涂。个中心酸和不易,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
曾经有一个教育专家说:体育生每天只训练一个小时,所以理应和普通学生文化课成绩差距不大,所以大学理应双优录取。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话本身就很有问题!
以我儿子足球为例,自初中开始,校队足球一周5练,学校每天训练2小时(训前准备工作和训后拉升收球共1小时,合计就要3小时),寒暑假不间断!每次出去比赛和友谊赛,最少要花4小时。孩子们太多精力都花在了专业上,文化课渐渐就落了下风。
在中国靠分数排名的教育体制下,体育生只有在操场上才能找回自信,而他们在教室,最容易受到老师、同学们的歧视或嘲笑……
据说2024上半年政府抓了一批足协的贪佞,很多人不敢顶风作案,今年体育单招买分的人少了,考分普遍拉低,所以我儿子的足球综合分72.91才能机会险中求。否则又是白辛苦一年。
高考志愿报的是平行志愿,如果第一志愿不成,第二志愿你可以同步报数十所高校,这样总有一所高校会与你双向奔赴。
但体育单招,无论第一志愿还是第二志愿,都只能报一所学校。其中体育校招又都有名额限制,第一志愿按分数排名择前录取,若你报的学校人数扎堆就会拉升录取线分数,从而导致你与该校失之交臂。而第二志愿,都是在第一志愿人数不足情况下的补录取,命中率不足5%。
相当于,体育单招考和报志愿,都是一次人生赌注——不但要赌你的专业技术、文化分和身体素质,还要赌你的心态和运气!
体育特长生在整体大学录取率不足30%的前提下,孩子们若想在体育领域一战成名,现在二进军复读是常态,三进军甚至五进军也不足为奇。
如此,有多少青春正盛的年轻学子,他们的意气风发与活力自信,渐渐地被这个体育单招消耗得伤痕累累、体无完肤?
虽然,我很为儿子在朝着他感兴趣的领域发展而高兴。但,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引导孩子不要选体育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