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1 心电图各个波、段和间期的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个波、段和间期的正常范围


正常心电图

1. P波:左右心房除极

(1)形态:多呈钝圆形,有时可出现小的切迹。其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V1导联呈正负双向或直立。

(2)时间:低于0.12s。

(3)电压: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mV。


2. 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群起点 心房开始除极→(结间束、房室交界、希氏束、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开始除极 

心率和年龄对PR间期有一定影响,不同的心率和年龄PR间期有不同的正常值。在正常心率范围内,成人的PR间期为0.12~0.20s。


3.QRS波群:左右心室除极 Q负R正S负

第一个波若为负向波称为Q波,第一个正向波或Q波后的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合称为QRS波群。

有时继S波之后又出现了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若R′波后再出现负向波,则称为S′波。

各波波幅<0.5mV者,用英文小写字母q、r、s表示,波幅≥0.5mV者,用英文大写字母Q、R、S表示。

qrs各种波命名与区分

(1)形态:

①胸导联。V1、V2导联主波向下,多数呈rS型,少数呈QS型;V5、V6导联主波向上,多呈Rs型或呈qRs、qR、R型,V1至V5导联有R波逐渐升高,S波逐渐减小趋势(图1-14);

QRS胸导联

②肢体导联。aVR导联主波向下,其他导联多数向上;

注:Q波。V1、V2导联不可出现Q波或q波(但可呈QS型)。aVR导联可以有Q波。其他导联可以有Q波,但其幅度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时间应小于0.04s(若仅在Ⅲ导联或aVL导联超出该范围仍属正常)。

Q波各导联情况

(2)时间:多为0.07~0.10s,最高不超过0.11s。(<3格)

(3)电压:

①胸导联。V1导联R波不超过1.0mVV5、V6导联R波不超过2.5mV。Rv1+Sv5代表右室综合电压,正常不超过1.05mV;Rv5+Sv1代表左室综合电压,正常不超过4.0mV(女性不超过3.5mV);

②肢体导联。R波在Ⅰ、Ⅱ、Ⅲ、aVL、aVF导联中振幅分别不超过1.5、2.5、2.0、1.2、2.0mV,RⅡ+RⅢ不超过4.0mV,RⅠ+SⅢ不超过2.5mV,超过代表左室电压增高;aVR导联R波的振幅不超过0.5mV,超过代表右室电压增高


4. ST段 心室缓慢复极QRS终点至T起点

正常ST段的后段常常向上飘起与T波的前肢相连,使得ST段与T波的分界点不很明确。正常的ST段多数位于基线上,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上、下偏移ST段向上偏移称为ST段抬高,ST段向下偏移称为ST段下移

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V4~V6,不应超过0.1mV。在V1、V2导联ST段抬高一般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

ST段下移在aVR导联不超过0.1mV,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0.05mV。

ST段各导联电压幅度(1=0.1mV)

5.T波 心室快速复极

(1)形态:正常的T波常常双肢不对称,前肢较缓慢,后肢较陡峭,顶端较圆钝。

(2)方向:正常T波在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3)振幅:Ⅰ、Ⅱ、V4~V6导联T波不仅应直立,其振幅也应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否则称为T波低平


6. QT间期:QRS起点至T波终点 心室除极+复极全过程 

心率和性别对QT间期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心率。对不同的心率或性别,QT间期有不同的正常高限。经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称为QTc。

QTc最常用的计算公式为:QTc=QT间期/RR间期^1/2。

QTc的含义是:RR间期修正为1s时(相应心率为60次/分)QT间期的长度。QTc的正常上限男性为0.45s,女性为0.46s。


7. U波 

正常心电图可不出现U波或有振幅较小的U波。U波通常在V2~V4导联较为明显。正常U波的方向应与T波方向一致,其振幅亦与T波的振幅相关,一般不超过T波的一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