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为了养成一个习惯参加无数的训练营,加入很多打卡群。你希望用打卡的形式来督促自己养成一个长久的习惯。可是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只能通过打卡的方式去做一些事情,可是这真的是习惯吗?记得日本习惯培养顾问董事长,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中说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和毅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般轻松的状态”。这个观点我特别赞同。
我也不得不承认我一离开某些训练营,我所谓的习惯就不再执行,我在某些打卡群打卡到最后也演变为只是为了得到一些奖励而打卡,有很多作弊和糊弄的元素存在。易仁永澄老师在海比特训练营的第三节课中讲到我们的那种习惯其实只是所谓的习惯化而已。那么怎么能真正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呢,我想首先我们必须规划好自己的习惯,让自己在养成的过程中富有挑战和趣味,这样才能真正养成一个长久的习惯。
易仁永澄老师在海比特训练营的第四节课中给我们带来了干货,这节课程的课程目的:通过计划表来设置弹性计划,防范过程中的风险。我结合我之前看过的《坚持,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和老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来分享下如果去规划自己的习惯。
易仁永澄老师把习惯分为三个阶段:
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中也把习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原理是一样的。
1.我们常说的“三分钟热度”,特指“反抗期”,这一时期你刚接触一个东西,对它有兴趣。但当你开始行动去了解之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就终止了。所以在“反抗期”中我们常常有以下症状:
马上就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
计划内容太过勉强,导致中途放弃。
时间一天过去,变得越来越懒得行动。
所以在反抗期中你需要把门槛设置的低一些,用《坚持,一种可以培养的习惯》中的话来说就是从婴儿学步开始。因为在反抗期中,由于习惯引力的作用太强,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我们常常因为“完美主义”作祟,想要大规模进行改变,想一步到位,这样 反而无法做任何行动,所以反抗期阶段我们需要先行动起来,一般这个阶段需要5-14天左右的时间,当然因人而异,我们需要根据习惯完成的难度和个人来具体设定。
2.度过“反抗期”之后往往会无法感受到持续行动的意义或会产生不满足感,所以通常会有以下症状:
感觉厌烦提不起劲
感受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
因一成不变而产生空虚感
我每次都是失败在无聊期,特别是参加一些打卡群和训练营,慢慢地我感觉我找不到培养习惯的意义,慢慢地就会放弃。那么我们怎么去克服这一难题呢。
对策一:添加变化降低难度:如果一直持续做同样的事,任何人都会对单调感到厌恶,因此人们常常会开始找借口,或因突然找不到意义而放弃,培养习惯也是如此,在无聊期花点心思多一些花样和变化,可以稍微降低一下难度,
对策二:计划下一项习惯: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贪心的,所以每一次我们失败就是因为在“婴儿学步“时同时培养多个习惯,因为我们每个人要的都很多,其实一般在培养一个习惯的过程进行到八成时都可以计划下一项习惯,这样还可以建立习惯的连续性,同时还能提高培养习惯的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计划下一项习惯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反抗期“所有的规则,开始的时候依然要选择简单有效的行动,而且必须等前面一个习惯进入稳定期之后才能真正意义得实施下一项习惯。
3、克服了无聊期,习惯就基本养成,改变的阻力已经几乎没有了,渐渐出现习惯化的状态,这个时候就要开始考虑挑战一下了。在挑战期,不仅要冲刺自己的目标,还可以冲刺更高的,让自己获得更高的价值感受。
这就是习惯计划设置的原则。一定要按照阶段的特点灵活调整,如果做不到灵活,就很容易因挫败而放弃。如果能按照灵活规律,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在课程中老师给出了我们工具和话术列表。(模板地址 | http://pan.baidu.com/s/1kV8lHlH 密码: m3hi)有需要的小伙伴自己按照话术在模板上填写。
计划设置中一定要注意下面事项:
褐色-反抗期;
红色-无聊期;
蓝色-挑战期。“
老师在课上讲到灵活比僵化更有意义,我开始并不理解,这张横道图揭晓了答案。当然这个时长还是根据习惯养成的难度和个人随意修改。
①:(第1-3天)进入反抗期,低门槛,容易实现,目的是先做起来。
②:(4-5天)稍微让自己放松下,但是习惯还是不能放弃,门槛更低一些。
③:(6)挑战一些有难度的,让自己潜能发挥出来。
④:(7-9)进入无聊期,已实现自我超越,让自己稍微放松一些,但是标准仍高于前3天。
⑤:(10-11)休整一天,略低于1-3天标准,这个老师算是给自己小小的奖励,当然可以不用。
⑥:(12)不是无聊吗,那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
⑦:(13-17)自己还是有潜能的,但是不能一下子发力,标准先先低一些,为下次挑战做准备
⑧:(18)已经准备好了,再次挑战。
⑨:(19-21)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先休息几天,这个也可以不用。
⑩:(22-30)进入挑战期
不知道怎么设定我们可以参考老师的范例。
设定目标时一定又有灵活性,老师设定的标准值和最低值我特别喜欢,以前我设定目标的时候总是只有一个标准值,一旦达不成,哪怕差一点点,我都觉得自己没用,特别不上进,导致中途放弃,所以这样灵活地设定会让自己在养成习惯的时候富有趣味性。
表格中,标红处指的是突破;黄色是“神奇的豁免权”,意思是在这一天可以给自己放假,给自己一个奖励。
E区域是如果完成习惯对自己的奖励,可是老师说奖励会伤人,这一点我感触特别大,我参加了一个四点起床的早期群,如果能每天坚持在固定时间打卡,就会有红包奖励,在第一周的时候我确实做到了,也得到了红包奖励。在后来的日子里,有些时候我因为熬夜,赖床等原因,并不能每天都能坚持起床,但是为了得到红包奖励,我竟然到点打卡,打完又去睡觉。
我以前认为自己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在最近的日子里我没起就坚决不去打卡,可是老师有另外一种分析,因为有了奖励,我们早起的内在动机发生了改变,转变到得到红包上去了,所以到最后我只是为了打卡而打卡,而忘了我早起的真正目的了。所以如果要填奖励那一项,请认真填写,填一个对自己成长有实际价值的,不要让自己的内在动机轻易得到转移和改变。
看完我的分享,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设置自己的弹性习惯计划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