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的压制,我们还是继续着做

最近才发布了一些视频和文章,今天一看就有很多显示推荐受影响需要申诉。有点烦恼,这么回事呀。这么是这样子。

这难道不是变相的压制吗?觉得他们是用户太多了,就开始变着方法来压制了。

今天聊一聊别的吧,

因为未来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工厂、房子、物质,而是数据、认知、思维。

人类认知的分层在不断加剧……不同层次的人,未来将进化成不同的物种。

这些人能通过自律/学习等等不断精进,包括大数据/算法等等这些都是他们保持高层次的工具,这种人将越来越少,但恰恰是这极少数人,能成为人类食物链的最顶层,引领和统治一切,进化成社会的主人,是人类进化而成的新物种。

人与人的差距,是从财富差距开始的:

由于互联网和科技的出现,使社会财富差距变成了这样指数型分布,高科技,确实正在加剧贫富分化。

其实不仅仅是互联网,包括高铁、人工智能等等,都在加强这种“赢者通吃”的效应,因为他们促进了资源的流通,而人都是趋利性的,资源流通性越强,人们就越容易把资源投向最增值的地方。

未来99%的人的行为都是被情绪引导,而不是被价值引导,更不是被思想引导,因为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价值和思想,而是各种情绪安慰,所以互联网上最容易传播的从来就是各种情绪和偏见,而不是真正的价值,这99%的人自以为掌握了各种真理和见识,其实他们只是把情绪当理性,把信息当知识,把偏见当思想。

人们正在抛弃一切深刻的东西,包括文学/哲学/思想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太深刻太沉重了,同时又不断地寻找可以麻醉自己的东西,以直播/短视频/游戏为代表的互联网娱乐产业将越来越发达,因为这些东西可以让人快乐,哪怕是短暂的,但是由于内容在不停的更新,于是大家都乐此不疲。

随着科技的发达,99%的人都将变得越来愚蠢,只有1%的人有思想就可以了,这些人引领了社会进步,给剩下的99%的人制定好规则,让他们自己傻呵呵的玩耍就可以了,就像宠物一样被圈养起来。

给它们每个人一个10平方米的空间,让它们每天沉溺在娱乐节目/游戏/直播/短视频/小说里,它们就像一只长不大的婴儿,哭了就去哄一下,或者给一口奶吃就可以了,然后被各种廉价的食品填饱,每天各种嬉戏和打怪,享受各种刺激,乐不思蜀。

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人类的文明的开始就是从圈养猪牛羊/鸡鸭鹅等等开始的,只不过那是农业文明。后来文明又经历了工业文明,也就是是圈养机器的文明。很快我们就会步入智能文明,智能文明就是“圈养人”的文明。

最后,那些泛泛之辈、芸芸众生都将沦为无用人群,如果一个人没有文化、不善于学习,人生只能越陷越深,毫无希望。

可以预见,这些无用人群将无法参与社会经济的运作,只能被统统“折叠”起来,尽量减少对社会的资源消耗,他们连被剥削的价值都没有。

未来的世界看似是一个世界,却由很多个平行世界组成。

第一世界的人从一个social的场合到另一个social的场合,交换共享资源;

第二世界的人工作之余,还要把时间用在技能培养和自我提升;

第三世界的人在各种充斥着垃圾信息的互联网上度过,用廉价的食品喂饱自己,又用廉价的社交媒体消耗掉。

这就是未来世界,被分成了三层:顶层王侯,中层精英和底层无用人群。

未来处于不同维度的人们,就是不同的物种。

不同物种的人,将生活在不同的维度里,即便大家身处一个世界下,也会熟视无睹地擦肩而过。

下一个维度的人,只能是上一个维度人的意识到投射。“高纬人”对低“纬人”的操控,就像上帝操控人一样。

千万不要被卷入最下面的“无用人群”里,因为那里可能是一个无底的深渊:解决这些无用人群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减少这些人的社会活动时间,使他们不停的处于劳作中,尽量减少对社会的资源消耗。

人类正在两极分化:有的人要下地狱,有的人在上天堂。一小部分人将进化成为另外大一部分人的上帝。

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能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学习/修身和正己,不贪图享乐和刺激,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然后成为那1%的人。

创新才是根本

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其实是一条指数曲线(如上图)。人类自诞生以来都是在量变,步入移动互联网阶段才开始质变。移动互联网的诞生就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临界点。

我们在经历了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终于迎来了第四次科技革命,也就是“移动信息技术”的革命,而正是这次革命,才使人类历史进程突破“临界点”步入爆发期。

1750年,第一台蒸汽机被瓦特发明出来,当时很多人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蒸汽机人类的将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百上千倍,从而掀起了工业化大生产的序幕。

1860年,“电”被广泛地运用,人们的生活中才有了电话、电视、收音机,而电动机的诞生又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

1950年,信息技术革命爆发,电脑开始帮助人类处理信息,这其实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内存一下子无限扩大了,这是一种质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我们开始真正地通过无线网络来传输的信息,此时信息增长的速度有多快呢?需要用16乘以276次方去描述,信息膨胀的速度等同于原子弹爆炸的速度。但是如果你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把传统互联网移到了手机上,那就想得太简单了,互联网是传统商业的的延伸,而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颠覆。

互联网的历史使命是搭建各种平台,用平台帮助人们解决各种问题,做买卖是电子商务,看新闻有新媒体,娱乐有网游、沟通有电邮和QQ等等,对它来说平台是核心、个人是边缘,而移动互联网的历史使命是去核心化、重塑个人的人格。它依托于崭新的社交关系,它更主张建立起一个个地星罗棋布、百花争艳的众小个体。这些众多支离破碎的个体,看似松散却可以瞬间结成网,也可以瞬间产生链锁聚变反应,释放出巨大能量!

以往每次革命,其本质都是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地寻求突破,确切是说那应该叫“改良”,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却使广大草根和屌丝人手一器,自下而上的折腾,这才叫真正的革命!

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是:信息的个体化,平台的去核心化、分享的连锁化、渠道的扁平化。这些将导致产品成本无限趋于0,而产品利润可以趋向于无穷大。对于商家来说,最重要的不再只是“产品”,还有“数据”。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便你明白这个道理,但很有可能还是跟不上时代潮流。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变化节奏实在太快,快到什么程度?比如当很多自媒体还在高喊要“革”了传统媒体的命时,喊着喊着就成了历史,碎片化的自媒体又被今日头条这种平台聚拢,运作模式又被革新。以前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呢?分必是合,合必是分!各位,不是我们没能面对,而是稍一不留神,你就错过了一个时代。

移动互联网有不只是信息的传导和交互。它最突破的地方更在于:它使“机器”第一次有了“思想”,开启了智能化的序幕。

比如苹果推出的手表,它不停采集你的数据,通过APP处理分析出你哪天的工作效率最高,在那天我们吃了什么,做了哪些事情来提高效率。

比如可穿戴设备,我们用它来接收数据,这样就可以给盲人做一个可穿戴式的背心,上面有摄像头,可以看到前方,通过各种摩擦跟它互动。告诉这个盲人怎么走。

比如,视觉跟踪它会跟踪你的眼睛看的地方,知道你在看什么。通过视觉跟踪,我们还可以捕捉他的情绪,利用这些技术去跟踪他的眼球,去看他在看哪些内容的时候情绪变化如何,据此去更改我们的内容。结果就是,我们在看屏幕的时候,实际上它也在看我们。我们就可以去根据这样反馈来修改我们的作品。

比如语音技术,有一种实时的翻译工具,画面拍的是西班牙语,显示出来就变成了英语。

比如3D打印,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巨大颠覆就是,你以前认为硬件的那些东西,在未来都会变成软件了。3D打印出来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图纸,是能够更改的能够传输、修改的,是数据形成的。

等等等等……200年前,人类所有的财富都是资源化。100年前,人类所有的财富都是机器化,今天人类所有的财富都是智能化,工业4.0其实就是智能的1.0,就像上帝赋予人类智慧一般,如今人类又将智慧赋予了万物,使它们具备思想和意志。

真的好神奇啊!于是,人类的手伸得更长了,脚可以跨得更远了,眼睛可以看得更透了,大脑内存也扩大了,神话里才有的千里眼、顺风耳、火眼金睛、筋斗云,都将在这个年代都被实现了,人人都能成为拥有法力的神仙,真是不可思议……

所以,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制造神话和奇迹的年代。前人成就了这个时代,然后这个时代又成就了我们。这个世界也已经不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只要敢想敢为,随时可以突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