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这样一条微博,说上面这张照片里的人承包全年影院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烂片。看完后小编会心一笑。
《爵迹》烂归烂,毕竟是符合热门IP转化的规律的,而且郭小四导演电影也总会有一些创举。《爵迹》是国内第一部真人CG奇幻片,所以今天小编不是要跟风骂《爵迹》,而是要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大家揭秘真人CG技术。
有朋友就不乐意看下去了,国内的CG制作水平全是五毛特效,有什么好讲的?很不幸,小编大学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多媒体(影视动漫设计),有一个可供选择的研究方向便是影视特效制作,也就是毕业后专门制作五毛特效的人。而且带小编入三维动画这一行的师傅王群正是从事影视特效前期建模出身。只不过小编后来觉得做特效太依赖前期的拍摄素材,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受,所以就放弃了。
这下小编耳边似乎又能听到不少逆耳忠言了,“让你犯傻选了这垃圾专业,你要是老老实实跟着母亲学CAD,现在至少也能在设计事务所混到个项目负责人,你想追同样做设计的女生也可以利用工作之便;你要是踏踏实实跟着父亲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今好歹也是企业HR经理。父母给你铺好的路你不走!偏偏选了个看似处在朝阳产业,实则黯淡无光的行业。最终被迫转行做平面设计,沦落到每天晚上躲在自己的小房间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写你的破影评,第二天再偷偷摸摸地发出去,活像一个loser!”
可是小编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必定有对它的热爱,它兴盛也好,没落也罢,小编都会把它作为爱好坚持下去。就好像圆珠笔手绘虽然只是上不了台面的小画种,小编依旧喜欢画、喜欢看;中国足球萎靡不振,也不妨碍小编做一个球迷。
真人CG技术说白了就是在1:1的三维动画人物上贴个真人的脸皮,前一阵子上映的《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属于纯CG动画电影,纯CG动画电影的制作依旧颇有难度,真人CG电影制作过程必定是更加艰辛。
首先必须拍摄,还没有合成特效的拍摄花絮一直都是非常逗逼的,演员只能凭空瞎比划,还要穿着难受的动作捕捉装备。
光学式运动捕捉通过对目标上特定光点的监视和跟踪来完成运动捕捉的任务。常见的光学式运动捕捉大多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从理论上说,对于空间中的一个点,只要它能同时为两部相机所见,则根据同一时刻两部相机所拍摄的图像和相机参数,可以确定这一时刻该点在空间中的位置。当相机以足够高的速率连续拍摄时,从图像序列中就可以得到该点的运动轨迹。所以你会看到演员身上穿着的动作捕捉衣服有很多小球,这么一个小球在小编两年前接触动作捕捉技术时售价要每个60欧,可以想象真人CG技术的烧钱程度,而国内电影投资方有时预算不够,急于收回成本,导致后期制作颓唐,出来的都是五毛特效。
刚才说了真人CG技术还要把脸皮“贴”到三维动画的模型上,毕竟很多粉丝来看电影就是为了看他们那张脸,所以每个演员会佩戴一个faceware头盔,从脸前方来实时捕捉脸面的具体表情。每扫描一个角色(仅头部模型)至少需要8个小时,在这8个小时之内,演员们都需要根据电影角色性格要求,摆出至少150组不同的表情。在剧组拍摄完成后,400多位数字工程师花一年半时间完成电影的后期制作。
然后在这样的拍摄环境下我们再来谈谈演员的演技问题,国外的影视行业分工明确,是有专人负责动作捕捉的表演。国内为了追求明星效应,直接就找来一群小鲜肉开演了。可以说他们和你我他都一样,一个人在干两个人的活。本身演技就还需打磨,再加上动作捕捉装备的妨碍,后期合成又不走心的话,基本上片中除了范冰冰的头发能作为洗发水广告的特效,其他人都是被特效做残的假人了。说到头发再来讲讲影视特效中的毛发解析动画,电影里人物的头发特效一般都是要一片片发丝贴图贴上去的,而冰冰头发特效上大概有9000多根引导曲线,整个有超过四十万根毛发。其实真实的人一般也就八万到十万根,但是你要按真实的去做的话看起来是很稀薄的,所以必须加大数量。加大数量就意味着动画渲染的时长就会成倍增长。这是不计成本盲目追求效果,是影视特效制作的另一个极端。
后期的特效合成需要用到许许多多专业软件,小编素材准备的不够充分,留待以后聊别的特效堆砌电影再说。有人说《爵迹》有赶超日本CG技术的苗头,那我们再来看一部日本真人cg电影。日本真人cg电影中,小编印象最深的是《大盗石川五右卫门》,整部影片一共用到一百座布景,CG镜头数达到了2500个。大阪城的街景完全由CG绘制,五右卫门与才藏对战戏也是CG。在电脑特技的打造下,大阪城在镜头的俯瞰下气势磅礴,巨大的钢铁般的主城颇似哥特风格的古堡。茶茶公主的寝宫古朴华丽,她与石川相会的瀑布在点点萤火虫的点缀下显得恢弘壮丽。上百人的歌舞伎表演、雄鹰与冰川,辽原和巅峰,让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