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同朋友夫妻二人散步,谈及儿时的理想。朋友说,他之所以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能在死后享受火葬的待遇,这令我万分诧异。
火葬与刻苦读书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是如何被他联系到一起的呢?
我们都是穷乡僻壤里长大的,跟大多数乡野孩子一样,童年除了上山掏鸟窝,下河摸鱼虾,便再难有更多见识了,唯一能得到文化熏陶的机会就是听老人讲故事。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即便文化普及度很低,也总有那么一两个读书之人。书本,于我们而言就如武侠小说中的武功秘籍那般可遇而不可求,即便有幸得之,亦非人人都能读懂。于是,那一两个读书人便掌握了许多旁人所不知的奇闻异事。每每夜晚,点上一盏油灯,大人小孩围坐院坝里听老人讲故事就是我们难得的文化生活了。
你别看那些老者读书不多,但他们讲起故事来却是绘声绘色。他们口才极佳,即便时至今日,教书二十载的我也是自愧不如的,所以这些老者大多还在乡俗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当阴阳先生。不管哪家有了白事,亲人都还未到场,他们便开始忙碌起来:端着罗盘看地形,翻开黄历选日子,拿出纸笔安排送葬事宜……他们思路清晰,把繁杂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态度严谨,人之大事无外乎生死尔,死者的最后一程当然得办得庄严隆重。阴阳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使我们对他们说的话深信不疑。每逢白事办完,喝了点酒的阴阳先生便会兴味盎然地给大家讲故事。
故事内容多为玄幻鬼故事。大人们听着作何感想我们并不知道,只看他们抽着烟,摇着扇,似听非听,仿佛无所谓一般,但不到故事结束,他们也绝不会离场。小孩子则听得屏息凝神,远比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或是看电影要专注,瞪大的眼睛里跳跃着油灯的火苗。
这样的讲故事场景我也经历过不少,不知道有多少个听了坝坝鬼故事的夜晚,我被吓得不敢入睡。
朋友讲述了儿时他听过的两个最惊悚的故事。话说,旧时农村物资匮乏,饥饱不测。一小儿趁父母不在家,偷煮鸡蛋。蛋煮好,剥了壳,刚要享用。不想,父母推门而入,小儿一惊,情急之下将蛋整个吞下,瞬间脸色青紫。父母束手无策,迟迟唤他不醒,便以为他死了,遂将其埋葬。然,想到儿子因饥饿偷食而死,父母不忍其到阴曹地府忍饥挨饿,便决定将家里仅有的食物与之陪葬。穷途末路之人无所谓道德,饥不择食之人当然不怕鬼神。当晚,村里有个饿汉便来掘墓盗食。棺木撬开,那小儿仰面向上,脸色惨白,直挺挺地躺着。食物压在其枕下,饿汉将小儿尸体猛地踹翻过去,抓起食物便要走。这一翻身,小儿竟将喉中之蛋吐了出来,瞬间呼吸通畅,哇哇大哭起来。那饿汉以为是因抢了小儿的食物,令其鬼魂哭泣,吓得夺路而逃……
另一个故事也差不多。话说,一老者,常年哮喘,一口痰上不来,晕厥过去。家人以为他死了,草草安葬之后,遇盗墓贼。棺木刚一打开,老者尸体便坐身起来,一边大口喘气,一边连连道谢: “好在有你,憋在这里太难受了……”
小孩子都有一片柔软的心,年少的朋友听了这两个故事,对被放进棺,埋进土的幽闭感产生了深深的恐惧,亦担心自己“死”后被不明就里的家人给“活埋”了。这种恐惧感折磨了他多时,直到听镇上人说,国家工作人员死后不用土葬,可以火葬。那时的他,当然不知道公务员火葬是一种制度约束,而非福利待遇。他仿佛找到了通向天堂的大道,立志一定要成为国家工作人员。
恐惧感带给人的精神动力丝毫不会亚于理想信念带来的价值追求。立志火葬的朋友,发愤读书,从村小考上了初中。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他,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前途,但想到只要上了师范便可以成为国家工作人员,便可以火葬了,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老师,成为一名基层的国家工作人员。
朋友讲完,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离奇的励志故事……
一阵大笑之后,我却又感到一丝悲哀,一股荒谬感直冲脑门儿……
小时候,大人们见我个子矮小,总说:“你这小样,担又担不起,挑又挑不动,不好好读书,跳出农门,这肩挑背磨的苦,你怎么承受得起哟?”于是,我也努力学习,成了一名老师。在后来的日子里,我读了一些书,懂得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深深地为这些崇高的理想所折服,也才知道了自己原来只是一只小小的“雁雀”。从那以后,我便对理想有了新的认识。今天,听了朋友的“为火葬”而读书,想到自己为不受农家之苦而读书,我觉得我们读书追求的不过是一种身份,是谈不上理想的。
而今,农村某些地方办场丧事,光阴阳先生的红包钱就得上万。想来,那些阴阳先生所讲的鬼故事,就是为了渲染恐怖气氛,让人们死后听从他的安排,不要草草下葬。我记得爷爷死的时候是六月,天气炎热,阴阳先生看了日子后说,要停尸七天才能下葬,不得已我们去镇上借了冷冻机器,硬生生地停够了七日。
同样,美好的未来既是一种期待,便深深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成了一种不可磨灭的实物。它的消亡和鬼神之事所带给来的恐惧感并无二致,恐惧状态下,人人奋起。从古至今,大多数读书人的愿景不外乎是能成为人上之人:能火葬的是人上人,能不干农活的是人上人,能掌握财富的是人上人,能出门前呼后拥的是人上人……
朋友的妻子说,前不久朋友去参加一次同学聚会。他的同学中很多人都成了“人上人”,他们开玩笑说,当年读书成绩最好的朋友,却只是个教书的,这让朋友心生些许落寞。
为了缓解这种落寞,我说:“没什么好落寞的。那些阴阳先生做梦都不会想到,讲鬼故事原本是想发展自己的丧葬事业,不曾想你却另辟蹊径,直接让他没生意可做了。”
几天后,再想起这事儿,我突然觉得荒谬本身也是荒谬的。听了朋友的“为火葬而读书”我之所以会有荒谬感,是因为受固然观念的影响。试想,如果我不将理想看得太伟大,任何渺小的追求不也都是伟大的吗?所谓荒谬,不过是主观世界与客观现实对比之下的落寞感,是我用以抵御内心挫败的慰藉而已。
那么,到底怎样的读书理想才不算荒谬呢?最近一个中学生的话打动了我,他说,自己读书就为让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