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时常会用到思维导图工具来整理思路,记笔记,心里琢磨着不知道高手都是怎么利用思维导图的,所以翻了一下书城的书,找到了赵国庆老师的《别说你懂思维导图》。
历经之前几天断断续续7个小时,总算是看完了这本书,总体上还是值得推荐给:想要体系化了解思维导图,正确认识思维导图,高效应用思维导图这个可视化工具训练思维的朋友。
对于一个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新手小白我来说,这本书已经很系统很全面的讲到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思考的可视化工具,为什么有用、要怎么规范去做这个思维导图以及思维导图在自我分析、教育、学习、工作中的应用场景案例等。
文风专业性偏强,内容稍显枯燥,篇幅也比较长,一共二十三章,不过好在有每章小结可以帮助看完书的朋友做整本书的回顾。在此也建议想要快速掌握和使用思维导图的朋友,可以先把每章小结读一遍,再慢慢啃整本,做到通读理解。
以下是刨去基本,个人总结的关于思维导图的10大关键词,便于日后使用时回顾,加深理解,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1:福尔摩斯的思维殿堂
思维导图可以降低大脑认知负荷,将大脑的知识结构可视化,清晰的知道已有知识结构与未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并促进我们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习的内容相连接。
这一点让我联想到之前看夏洛克福尔摩斯的一个场景,福尔摩斯的大脑异常灵活且好记性,往往可以将很久以前不经意见到的信息迅速抓取出来,这时画面里会呈现出他的思维殿堂,不同的楼层不同的门里头装着不一样的信息,但唯一相同的是这些信息都是有序并得到分类整理的。这一点很像我们平常用电脑存储各种文件,只要每次都将文件进行分类整理,每当想用的时候你就知道它在哪个文件夹,可以迅速调用。大脑其实也是可以完成这一点的,只是需要我们多花时间去把信息归类整理,然后遇到事情的时候多调用。
关键词2:线性笔记与非线性笔记
思维导图本质的4个核心词分别是:思维可视化、思维激发、思维整理和非线性思维。
正因为线性笔记有4个弊端,包括埋没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故思维导图是为了改进线性笔记的不足而被发明的一种非线性思维工具。
与线性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则具有5大优势:焦点集中,主干发散,层次分明,节点相连,使用颜色、形状、代码等。
关键词3:思维激发和整理
我们在用思维导图的一开始,就必须要知道,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才是思维导图要达成的目标,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可以是联想、想象、也可以是图形、线条、图像、颜色、代码等。这一点提醒我们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不要只顾着美化,重要的是你怎么去运用这个工具来激发以及整理你的思路。
书中提到激发与整理的含义,具体如下:激发是基于联想和想象的发散过程,整理是理清层次和顺序关系的过程。思维激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广度,以数量保证质量,为思维整理提供了丰富的思维材料。思维整理则将零碎的信息组块化,降低了认知负荷,提升了思维加工的质量。
关键词4:思维导图的5大忌
大忌包括:照搬目录,内容过多,连线错综复杂,层次混乱,缺乏内在逻辑。通过这几个大忌,可以检视自己做的思维导图到底是不是有效的。
如果要就某一思维导图进行评价,可以从规范性、思维激发水平和思维整理水平3个层面展开点评。
思维导图的规范性方面,评价主要关注关键词的提取、颜色、线条、图形、图像、图标、代码的使用是否符合规范,布局是否美观等。
思维激发水平上,评价主要关注内容的丰富性、相关性和新颖性。
思维整理水平上,评价主要关注知识内部关系的梳理,内容的完备以及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发挥。
关键词5:思维导图应用
思维模式其实有很多种,比如5w1h,swot分析,将这些思维模式用思维导图可视化,你能更清晰的发现本质问题,找到解决办法。比如“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状况是什么、准备去接受最坏的状况、设法去改善最坏的状况”是克服忧虑的魔术方程式,通过思维导图将这一分析过程可视化,能让分析过程更清晰,从而达成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6:四大时间管理方法
书中还拓展讲了时间管理,运用思维导图做时间管理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是整体感强;二是调整起来非常方便。
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用的时间管理方法有备忘录法、计划法、四象限法和二八原理法。
1.备忘录法:适合管理时间相对固定、事务比较少的情况,比较被动。
2计划法:就是提前计划这一段时间都需要做些什么事,这些事都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做,更主动。结合思维导图可以很清晰地明确一周的工作任务。
3.四象限法就是有效应对大量事务,决定先做什么,舍弃做什么,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
而且一定要多做重要不紧急的事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循环。因为所有的重要紧急的事情都是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转变过去的,如果你能逐渐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那么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就会越来越少。对于重要紧急型任务,我们要努力控制,避免其扩大化;对于重要不紧急型任务,我们要多投资,因为只要我们多做一点,将来就会有回报;对于紧急不重要型任务要尽量减少,而对于不重要不紧急型任务应该尽量避免。
结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把众多任务进行归类,选择最有价值的并投入精力或舍弃。
4.二八原理法,也叫作帕累托时间管理原则,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如世界上80%的财富是被20%的人掌握着,世界上80%的人只掌握了20%的财富。二八原则,是把要做的事情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占用80%时间的琐碎的多数事情,但这些琐碎事情只带来了20%的成效;另一类是占用20%时间的重要的少数事情,但这少数重要事情却带来了80%的成效提醒我们,要从自己的工作时间表里找出那最有价值的20%的时间,并努力将它扩大到40%、50%甚至更大的份额,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你的时间,总之,要尽量压缩低价值时间。用思维导图结合二八原则,将事情分清主次,安排日常事物,并找出易于浪费的“隐性时间”。
结合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不同事情的投入和收益关系,从而提高效率。
关键词7:概念图与思维导图
书中还有拓展讲到,当我们要对更复杂的关系(如关联、比较、类比等)进行可视化,我们需要借助更多的图示法,如概念图、韦恩图、鱼骨图、桥形图、复流程图等。
其中重点讲到概念图,其和思维导图都是非线性、可视化认知工具。总的来说,在进行思维的激发、整理等一般性工作时,思维导图是合适的也是能胜任的;但在概念较多且关系复杂的情况下,概念图更能深刻地表示知识体系及其内部关系。
关键词8:各类可视化工具的整合
除了概念图和思维导图(相比如下四种,综合性更强,除了桥形图),与其相似但出发点有所不同的图示化方法还有知识地图、认知地图、和思维地图等。
1.知识地图(Knowledge Maps)是一种受限了的概念图,其连接词被限制在固定的一个集合中。
2.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s)虽然没有连接词,但隐含的是因果关系。
3.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s)共有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和桥形图8个图,每一种图都有特殊的含义。
关键词9: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可以分为3个阶段来完成: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和高效思维自动化。
个人对这句话的简单理解就是,遇到一件事情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想法(隐藏在大脑或潜意识里),这时要能够学会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或者是写下来,也就是把隐形变成显性的。
进而当你的想法已经被自己表达或者写下来了,也就是显示出来后,这时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整理,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日后遇到事情产生想法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切入,分析,评价,创造出自己的想法,讲的是思维模式的形成。
接着,当做了大量思维模式训练以后,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已经能够很熟练的被自己高效快速的整理并呈现出来,也就是实现自动化。
关键词10:工具虽好,有用才“有用”
思维导图虽然很神,但如果没有取得你想要的效果,原因不外乎有4条:用错了,用少了,用偏了和期望太高了!对于怎么才能越用越好,那当然是“用比不用好,画比看好,填充比画和看好,改比画和看好,坚持用比偶尔用好。”
那么最后,用夏洛克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结语,You do see, but not observe~这样对你而言,世界仍然是捉摸不透的。同理,竟然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那为何不尝试学习思维导图,帮助自己更好更快更高效全面的思考呢?我正在努力,相信,你也是~
P.S.我夏真的帅了我一脸~~哈哈哈哈哈哈哈ヾ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