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面试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刚好今天群里在讨论高考志愿以及本科毕业后找工作的,顺便整理自己的思路,总结一下从第一次面试到现在的一些经验。留个档,等着以后自己来推翻自己观点。
如果算上实习的话(实习基本上都是全职上班的那种,学院安排比较奇葩),我也大概工作了有接近4年了。
以下仅适用于我本人,不涉及考公考事业单位的范畴。
本科学的是工商管理,课程主干学科是管理学和经济学,说是个万金油的专业,就业范围真的很广,广到你想做啥都可以去试试的那种。我蛮多大学同学都在各行各业里大放光彩ing。所以“学有所成”这种,关键还是得看个人的。
大学有些什么职业规划的课程,会让你对美好未来开始不切实际的意淫。不过这也不是坏事,但是当你确定想清楚了之后,一定要去做“小范围测试”——这是一种验证的思路。
想清楚
随手一翻招聘网站,都会知道岗位远远大于三百六十种。那选择哪一行开始进行小范围测试,前提都是,你对你未来要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古谚云:“不打无准备的仗。”
了解包括比如岗位职责,岗位需求,还有平均薪酬,行业发展等等。
确定好行业之后,就可以着手开始调查你要去的公司。手段包括有公司外露的信息,还有内部人员的介绍。比如公司规模,发展路径,对这个岗位的需求等。
其实当你做完想清楚的那一步之后,你自己应该能得出一定的答案,这个岗位是否与你相匹配,然后针对性去修改简历投递。
面试
当你面对面试官的时候,完整而有逻辑展现你自己。举出强有力的证据,可信度会更高。强有力的证据就是个人平时的积累和尝试了,比如说项目的经验等。
同时,一个优秀的面试官,也应该是有能力引导你表达好自己。所以面试的时候也是一个梳理自我的过程。
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在交流过程中遇到说话跟傻子一样的hr,这种公司还是赶紧跑路吧……
我就曾经遇到过,还是某家即将上市的旅游OTA公司,先不提让我在等候室里等了接近1个多小时才面试(妈耶我妆都融了,天气炎热的面试真要命)。结果开始面试,hr连公司的愿景和发展模式都不了解,仿佛是个新入职的实习生一样,天晓我那时候多难忍住不翻白眼。
面试从来是个平等的事情,如果双方沟通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你还指望以后合作能共同奔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吗,醒醒别做梦了。
offer
从面试到拿到offer有两个点,你匹配这个岗位,这个岗位也匹配你。
前者是说你对自己要做的什么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盲目的听着你的上司给你布置任务;后者则是说这个岗位能给你带来什么,是title的升级还是技能的提升等等。
工作跟个人发展是互相挂钩的,像是一种哺乳和反哺的关系。
加入一个新的项目,先不想项目能给我加成什么,如果先考虑,我能为其带来什么促进,那么工作意义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