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1|决策过程

  组织各种层级和各个区域的管理者都做决策,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

        一个科学的决策应当遵循满意原则,这是因为最优方案往往既不经济又不可行,对所需信息要求过高,对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都要求准确预期。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在诸多方案中,人会选择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实现主要目标,其他次要目标也足够好的合理方案。

        决策被描述为在方案中做出选择,但是决策过程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过程。管理学认为决策过程可以被分为八个步骤。

        1. 明确问题

        在每个决策开始前,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就是现有状况和预期状况的矛盾。作出决策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在决策前必须明确决策的问题具体是什么。有效的识别问题非常重要,且并不容易。一旦在问题本身的认识上出了差错,那么决策将很有可能失败。

        一个明确的问题应该由三部分组成:问题的表述明确、问题的起因明确、提出问题的目的明确。例如,“能否研制出一款电磁辐射更弱的手机,以保护人们的健康?”构成一个问题,它具备了明确的表述(研制手机)、起因(电磁辐射对人有害)、目的(保护人们健康)。这样的问题就具有决策的价值。这是一个企业战略方面的决策问题。

        2. 明确决策标准

        一旦管理者确认了有一个问题,他必须明确对解决问题重要或与之相关的决策标准。用于指导其决策。有的时候这些标准并未被清晰地表述出来,但是这种标准是真实存在的。

        3. 为标准分配权重

        决策者必须对自己决策标准中的各个项目分配权重,即设置优先级。一种常见的分配权重的方法是将最重要的标准设为最高权重,然后以最高权重为参照物依次分配。

        4. 开发备选方案

        要求决策者列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决策者需要具有创造性,只需要列出方案即可,暂时不必对方案进行评估。备选方案的来源包括个人经验、经历、实践、实际情况、他人意见等等。

        5. 分析备选方案

        这个步骤要求决策者评估每项备选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对每项备选方案的评估要基于自己的决策标准及权重开展。

        6. 选择备选方案

        顾名思义,这一步是做出选择的时候了。在做出选择时,在考虑到各方案的风险之后,应允许不作出任何选择。

        7. 执行备选方案

        决策者确定自己的方案后,就需要将所选择的方案付诸实践。这种实践前,首先需要将该决策传达给受到影响的人,并获取他们的认同。这样方案才能有效地被执行。

        8. 评估决策效果

        决策执行过程中,决策者需要随时评估决策的效果,重点关注问题是否得到缓解或解决。如果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就需要决策者回溯以上七个过程,寻找出错的位置。这个过程和程序员调试程序的过程类似。发现错误后,需要重新实施先前的步骤,甚至重新开始整个过程。有时,决策错误并不是决策过程产生的,而是客观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因此需要决策者根据环境变化修正方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