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作为一项“生态工程”,是推动生态建设的有效载体。通过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切实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浙江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域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城乡一体的风貌管控体制机制,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修复,精雕细琢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经过持续努力,浙江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深刻重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了100%,农村卫生厕所实现了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零增长”、“零填埋”。全省90%以上的村庄建成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一县一品牌”的美丽大花园,尽显整体大美、江南韵味、浙江气质。
“千万工程”还作为一项“龙头工程”,牵住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牛鼻子。通过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浙江省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牢固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城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物流、金融网点等建设,加快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努力实现城乡制度无差别、发展有差异的融合发展、特质发展。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融合的趋势,农业和农村新兴产业越来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越来越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民就地过上了现代文明生活。如今,“村村产业有特色、户户创业有奔头、人人就业有门路”已经成为浙江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千万工程”还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和文明素质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浙江省健全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不断增强。浙江全省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居家养老服务实现中心乡镇(街道)和社区全覆盖,农村幼儿园等级率、农村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
我国各地乡村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风土人情、发展水平、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因此,“千万工程”立足把握乡村发展实际,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规划,分类施策,建成万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例如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崇岗镇结合本村耕地资源丰富的实情,积极争取自治区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项目,先后建成日光温室和大棚33栋,通过创新经营管理方式,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与宁夏华泰农公司签订水果西红柿种植订单,并与宁夏大学王振平教授团队合作共建设施阳光玫瑰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实现了种、产、销环节均有专业技术扶持。崇富村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高速增长,还积极创造灵活性就业岗位,带动周边农户进棚务工,帮助全村40余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收入年增收8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