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大神猴》十二级,讲述了大神猴孙小天拯救苍生的热血故事。相传一千年前,三界之内封存着上古三大神器,集齐可获上古之力。为夺三大神器,三界霍乱四起,怨气横生。就在三界将要失衡之时,有一石猴横空出世,此猴名为孙小天,手持如意乾元棍,脚踏七彩飘渺云,一双太古金睛,移星换斗,踏平诸恶。不料,怨气无形无神,却吸取石猴戾气,催生出一只九通猿猴,阻路石猴!
二猴盖为神通广大,真假难辨,大战九个日夜后,九通猿猴战败,被打入弱水囚牢。石猴平息霍乱,获封圣武神猴,位列仙班,人们都叫他,大神猴。邪圣暗中借用圣武神猴之名收服妖界四大魔王为他所用,在人间大肆搜寻三大神器,人间一时妖魔肆虐,民不聊生。邪圣由心而生,超乎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唯有神猴自己才能将其彻底击溃。最后一集展现九通猿猴就是大神猴本身的另外一面,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另外一面,才是真正的自己。
电视剧和电影很多时候都想拔高自己的精神,所以在叙述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展现出来非善即恶的阶级立场。在阶级的站位中,混杂着爱情、伦理、道德等一切符码。只有拨开这些迷雾,才能看到真实的存在。就像齐泽克说的,“事件都带有某种奇迹似的东西:他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也可以是一些更宏大的,甚至带着神性的事情。”这些就是生活日常的无常,无常才造就故事,让人们更有兴趣的去解读。如同电影《第一戒》第一诫,这个世界上没鬼,因为鬼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而且鬼的出现会造成恐慌,扰乱大家,从大局来讲,说没鬼比说有鬼更好管理。世界上没鬼是说给别人听的,自己不要相信就行了。笔者在这里不宣传有神论等等事物,知识有用没用?生活有意义没意义?爱情有用还是没用?站在功利的角度去阅读电影文本只会让我们的头脑变得更加的混乱。但恰恰是这个二元对立的先验论主宰着我们的头脑,只是看到,这个好看,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蛋就足够了,真的是这样吗?
康德说人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康德看到了实践中的二元对立,他也看到了实践的复杂性,只有在复杂的含混之中,才看到人性的丰富,《大神猴》这部影视剧让我们看到了神猴植根在意识深处的人性的高贵。为了自己而牺牲生命的那些人,他要保护的人(猴),和他希望为自己正名。在战斗中他看到了自己的本性。明心见性。这就是在一念之间可以悟道成佛。
神猴的形象本身也是给人们提供了一定的幻想。这个形象处于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倒数第二位,当然从欲望的角度讲,每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都会给人以形象的思考。猴子的形象,聪明勇猛,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人们达不到的事情都可以用幻想钩织成。于是猴子成了欲望的旗帜。
幻想本身就构成了欲望,它不但为欲望提供了参考坐标,而且事实上教导我们欲求。(《事件》第32页)当它历经劫难的时候其实就是让我们断了幻想。在拉康看来,对幻想的切断并不意味从幻想中抽身而出,它是要撼动幻想的根基,使我们接受它的矛盾性(《事件》第35页)。那么大神猴的结尾我们也就不言自明了。塑造了生命的狂悲与爱情刹那的惊艳和生命大落大起的狂喜。
我们喜欢解读的便是能够带给我们乐趣和欲望的地方,海因里希海涅有句名言最重要的三样东西是自由、平等以及蟹肉汤。蟹肉汤就是指的是生活中精致的乐趣,一旦失去了这些小确幸,我们就会变得和恐怖分子无疑了。
有个副教授讲看电影也分有层阶性,看电影属于一种娱乐行为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是大国重器。所以笔者也希望把看到的电影、电视和生活做到具体而微的分析。尽量生活理论化、理论生活化。但也担心这是思路一条。但是笔者坚信这条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见他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要跳自己的舞。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语)
本文与微哥读书会公众号同步分享!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