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很多关于“朋友圈”的文章,好的、坏的,浅显的、深刻的,我也曾决定不再去写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直到我看了一个短片,我决定不再一言不发。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短片: 短片一开始,一位满脸颓废的男子坐在电脑前面,浏览着别人上传旅游美食照片,然后看了一眼电脑旁自己简陋的晚餐,叹了口气;看到网络上别人上传的和漂亮的女友的合照,再看看自己身旁那一头头发乱糟糟、没有节制吃零食的女朋友,又叹了口气。他思考了一下,发布了一条“和我的女友吃寿司”,加了一个表示很幸福很开心的表情符号,获得了1个赞。
第二天,在公司汇报工作,一屋子的人听着他的汇报昏昏欲睡,他却发了一条“这次汇报得好极了!”得了13个赞。尝到了甜头,他发一张自己戴着耳机穿着运动衫的自拍照,写道“跑步二十公里,准备好了!”然后重新坐回自己的车,得了20个赞。后来,女朋友劈腿,晚上在车里喝得酩酊大醉的他,假装开心的样子发状态“终于单身了!要不要去夜总会?”得了42个赞。他将自己社交网站上的“情感状态”改成了“单身”,获得了103个赞。被老板开除,装作很开心的样子发:“终于辞去我那份该死的工作了!”发了话题#追随你的梦想#,得了247个赞。看着屏幕上的赞,男人露出恍惚的笑容。正要再发点什么的时候,却看见前女友的状态更新了,是和隔壁老王的合照,上面写着:“我的新欢!,下面有1638个赞。看着合照上两个人的灿烂笑容,他终于装不下去了,写下一句“我的生活糟透了”,然后隐藏了自己主页所有的帖子。
二
片子看完了,我被触动了,想起曾经的自己。前些年,我也曾在看书学习的时间,拍一拍书本和笔记本,假装很刻苦的样子;也曾矫揉造作地四十五度角自拍,用美图秀秀软件把自己的五官P得很精致,假装自己很漂亮的样子;也曾走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调光圈、用滤镜,拍出很美的照片……
那时候,一份十来块钱的快餐,我可以拍出自己在吃一百块钱的大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朋友圈不再是为了“表达真实的自己”,而是为了“伪装真实的自己”。我成了短片中的男主角。
从生活中精心挑选出比较精彩的部分,加以妆点粉饰,隐藏自己心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避开了生活中那些真正值得分享的经验和经历。我在朋友圈吃油焖大虾,却在现实中遭受海鲜过敏,永远将生活中最鲜艳夺目的一面发到朋友圈,把生活中遭受的不幸刻意隐去。
我发朋友圈,不仅是想证明自己过得有多好,更是想炫耀,自己过得比别人好。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年多,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
那时的我正在准备英语考级,紧张的学习和考试的压力使我大病了一场。孤身一人,在医院打点滴,百无聊赖,就拍了一张自己打点滴的手,附上了“女汉子也生病了”的文字,发送了。我是出于寻求关心和安慰才发这样一条朋友圈的,可是发出去以后,朋友圈里有点赞的,也有评论的,但评论大都是类似“哈哈,女汉子也会生病”之类的戏谑,就是没有我想要的那种关心。人在生病的时候都是脆弱的,再想到考试的压力,那一刻,我的心是凉的。
于是终于明白,朋友圈那些你以为会关心你的,其实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关心你。你认真地晒出生活最精华的部分,深思熟虑地想着用高逼格展示出来的,也许别人根本就不关心。
那些赞,也许只是他们习惯性的一点;那些评论,也许只是他们百无聊赖的一种消遣。
三
朋友圈确实给了我们一个相互了解的平台,但是比起让一群于我来说是迎面之交的朋友了解我的生活,我愿意将我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分享给我最亲密、最重要的家人或朋友。真正关心你的人,不会只在朋友圈点赞和评论,再多的赞和评论,都比不上私聊中的一句“最近好吗”和落地的行动来得实在。
现在的我,看书的时候也会习惯性的拍下经典的片段,只是相比为了炫耀自己刻苦而发朋友圈,我现在更愿意发给好朋友一起分享;我也还会发自拍,只是不再夸张地用美图秀秀软件过度地美化自己;我去旅游也会拍一些照片,但它们更多的是静静地躺在了我的相册里,成了我一个人静下来时的回忆……以前用来修图的时间,被我拿来与朋友探讨;那些刷朋
旅游也会拍一些照片,但它们更多的是静静地躺在了我的相册里,成了我一个人静下来时的回忆……以前用来修图的时间,被我拿来与朋友探讨;那些刷朋友圈的日子,被我用来跟朋友约会。慢慢的,我发现,以前我在朋友圈里刷了几百遍我病了,也没有人嘘寒问暖,而把重心从朋友圈分离出来以后,一个电话亲友就能听出我感冒的声音,不用我提及,他们也会嘱咐我注意身体,甚至二话不说就直接给我送药,这感觉是朋友圈无法给予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