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我们每个人都要从千里迢迢的远方赶着春运回到父母身边,来相聚过年,我也不例外,相约家人一起海南过年。
每次过年,家里都非常的热闹,父母、哥哥、嫂子以及他们家的两个孩子,全家人凑一起做饭、聊天其乐融融。
晚上侄女萱萱要和我睡一个屋,四年级的萱萱长大了,两条腿又长又苗条,开开电视后,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里播放的恋爱电视剧,我低头看着手机,一转眼,萱萱惊叫一声,我一扭头,她把桌子上的水打翻了,桌子上还有充电器和各种不能沾水的东西,我立刻喊了她一句:“你怎么回事?看你弄得!”萱萱很不好意思的赶忙和我道歉。这是令我很惊奇的地方,换做小时候的她,一定和我犟嘴,找借口来掩盖她的错误,是不允许别人说她的,一转眼她长大了,倒是我,因为这么一点小事,喊她干嘛?她还是个小孩子嘛。
事罢,躺倒床上反思,很是后悔。回想萱从小到大,几乎每逢见面,都是起初一会还比较喜欢她,过会就很是烦躁,她总是闯各种各样的祸,最重要的是她还会和你顶嘴,我每次都忍不住的喊她、批评她。这次见面后,她显然长大了,不再和你顶嘴,还很不好意思的和你道歉,搞得我这个所谓的“姑姑”倒觉得很没长进。转眼我也该嫁人了,觉得自己将来有了孩子,如若是这样的话,是否能够当好一个母亲?
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开始百度,为什么和孩子发脾气?就这样看到了一篇文章《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其原文大致是这样的: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的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人家已经尽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留着汗,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上帝为什么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百般无奈下,我不管了,让蜗牛自己慢慢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突然,我闻到了花香,原来这边还有花园,我又听到了鸟叫,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很美丽。我突然明白了,上帝不是让我牵蜗牛去散步,原来是让蜗牛牵我去散步,不然,以前的我怎么就没发现这么美丽的风景?
孩子就是一只蜗牛,教育孩子就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时候会着急被气疯失去耐心,但孩子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展示了最初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视角是独特的,家长要放慢脚步,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这其中成就的不止是孩子,还有我们大人。
看完这篇文章,我瞬间明白了,是我们太缺少耐心了,她还是个孩子啊,是一只蜗牛,你拿自己目前的水平去要求孩子,那不是拔苗助长吗?慢慢我就发现,这样对孩子的人,多数脾气都比较暴躁。
生活当中,我们会见到许多脾气急躁、暴躁的人,不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很多道理作为成年人,比起小孩子我们完全是可以明白的,但遇到事上总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在事后后悔。
比如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由于一男一女在车内发生口角,女的愤怒之下私自下车,被老虎叼走,其母亲下车营救,不料也被伤及。
时常会听到新闻,路上两位驾驶员,由于一方不小心影响了对方行驶,便开始疯狂的飙车,最终双方都出了车祸发生了惨剧。然后就有人说,飙车的人,他们比别人快了一辈子,是啊,他们飙车的速度最后导致的死亡,可不就是快了一辈子。
生活中也不免会遇到小问题,比如家人相约一起出行,男人总是穿好衣服鞋子就出门,到了车上后,开始坐等,女人把自己衣服穿好化好妆后,还要收拾孩子,带齐孩子所用的所有用品,到了车跟前时,往往会传来男人埋怨的眼神和生气的抱怨。明明是挺开心的一件事,却因为些小事,最后闹得不愉快。
前些日子在楼下,遇到了住同一小区的女朋友和保安吵了起来,原因是由于小区的安保系统更新,朋友没来的及更换新门卡,保安不让她出去,而她早晨要上班,马上就迟到了,说话着急,保安说话也不好听,随即两人就开始吵了起来,男朋友下去后,一看她跟别人吵架,立刻打电话招呼兄弟们拿着棍子前来帮忙,还好最后事件没有恶化下去。事后朋友跟我表示也很懊悔,如果当时男朋友动起手来,那后果真不堪设想。
你看,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比起小孩子,总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去做一些事,但往往是被什么操控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停止不了自己的行为和发泄。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因为我们身体里有不止一个自我。换句话说,我们表面上所产生的一些情绪,喜、怒、哀、乐和我们的一些差异很大的行为,都不是真正的自我。
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和雯德罗就讨论过这事,柏拉图把他们俩的对话记录了下来…
他们画了一张图,一个骑手,驾驭着一辆由一黑一白两匹马拉着的战车。黑马代表欲望,白马代表意志,骑手代表理性。
近二十年来脑科学研究,我们人类的大脑分为三层,第一层在爬行动物时代就发展好了,我们称之为“鳄鱼大脑”,我们就像鳄鱼一样只有一些应激反应。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代表欲望的黑马;第二层,在哺乳时代发展出来,我们称之为“猴子大脑”,有了一些基本的情绪,恐惧、兴奋等等,就像家里的宠物虽然不会说话,但你能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说的代表情绪的白马;第三层,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就是所谓的“前脑额叶”,人类的文明都在前脑额叶之上或者之中;我们的心脏输送能量到大脑时,最先输送的是黑马及白马最后才到“前脑额叶”(骑手)那里,所以当我们受到惊吓时,黑马和白马都用掉了大量的能量,而骑手那里还没有供给,才会出现我们时常的感受“大脑一片空白”。前脑额叶就是代表着理智的骑手。
所以,从现代科学来看,所谓更理性的人就是前脑额叶(骑手)更为发达的人。
我们了解了大脑层的构造,就知道了,为什么遇到事的时候,我们不能理智的应对事件,是因为黑马在拽着白马拖着骑手走,这样的行进路线,想想都是可怕的。说到这里,我们也能明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我们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文明的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如果现实生活中,有哪个女人暴跳如雷,鲁莽行事是她的白马在引路,或者有哪个男人还因为“下半身动物”来给自己的欲望找借口,那是他的黑马在引路,同样缺乏骑手的这样的两个人,那只能说他们还停留在鳄鱼时代。
说到这里就说了另一种功能,那就是得到李笑来老师说的元认知能力。
在这里我首先说下我自己的看法,举个例子,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都是被告知,告诉我们学会什么,考多少分数,好比我的侄女在学习画画,她在画画的时候,就会说,我只能画年轻人,我还没学过画老人,我只能画树,我还没有学过画海。你会发现她的大脑像是一个机器人,有许多许多的框架的限制。
再比如,我们从小长大,学的是实事求是,诚实做人,但到了社会上以后,不管是恋爱还是工作我们其实根本无法事事做到实事求是,善意的谎言是必须存在的。而这时候,谁又能手把手的教我们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怎样的行为什么样的分寸才是正确的?
还有一种成年人也是类似小孩子的思维框架,比如我是学这个专业的,跨领域的不是我们这个专业的工作我肯定是干不了的呀,我也学不会。我是专科,人家是研究生,我还跟人家拼什么专业知识?我肯定拼不过的呀?但事实上,我们的大脑的潜力无限大,人类平时用掉的能力仅仅才百分之十,只要你想学,只要努力+时间最终都会得到一个递增的结果。
那么如何正确的处理这三者的关系?那就是和平共处。不能因为黑马代表欲望,就认为我们不需要黑马,不然的话骑手控制谁?这样的行进路线也是不对的。最正确的是,黑马白马和平共处,然后,如果可以的话,把我们的骑手锻炼的更有准确的判断性和强有力的操控性。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开启一种能力,叫做元认知能力。
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对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认知与理解。
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大脑可以有多个层级,那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站在更高的层级去控制下面的大脑,或者换一个维度来讲,要知道我们是大脑的主人,而不是被大脑去操控,如果你认为你的大脑是锤子,那你自然会去找钉子锤钉子,如果你认为你大脑是钉子,那你肯定无法当一个锤子去锤钉子。
再举个例子,拿一个人读书来打比方,小孩子读书是为了考试,他们并不一定能真实的理解书中的内容;成年人读书,也许不是为了考试,但是读书会尽力去理解书中的内容;而启动元认知的的人,是在想,我此时此刻读这本书对我的益处?该不该花时间读?读完以后我要理解到什么程度?怎样运用书中的知识?
再比如,当你和爱人争吵的时候,如果启动元认知能力,你会发觉,我现在在争吵,是无益于我的婚姻的,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那么你就会停下来争吵,让自己冷静。当你和陌生人发生口角时,你会觉得我不想他耽误的时间,吵架是在耽误我的时间等等。
我的理解,元认知能力,就是你将自己灵魂脱壳到另外一个人,由当事人变成第三方来审视并控制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也就是和我们前面所说的和骑手不谋而合,我们需要骑手来操控黑马和白马,同样,我们也需要自己开启一个元认知能力来操控自己的大脑所带来的欲望和情绪。
就像前文所说的上帝让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为什么到最后成了蜗牛在牵我散步?这篇故事其实就是别人帮我们启动了元认知能力之后,给我们指引了一个令我们舒服的角度和方向,让我们去明白这其中的道理,道理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不能拿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我们要随着孩子的脚步走,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世界是另外一个世界从而更有耐心的陪伴孩子成长。
其实,到底是你牵蜗牛散步还是蜗牛牵你散步,这不都是在你的一念之间?能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的人,仍然是我牵蜗牛去散步,但是我会走的很慢,因为对孩子着急没有耐心的时候启动了元认知后,明白自己现在着急了,这样不对,应该多些耐心倾听孩子的世界。而不能完全理解此道理的人,才能通过,哦,原来是蜗牛牵我散步,才能“暂时”明白过来。
但世间无时不刻发生的各种事事,哪有人能随时帮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给我们讲道理呢?只能靠自己来启动元认知来随时更正自己。
说到元认知能力,其实其他文章中也有类似提及。
就比如说万维钢专栏中提到的大脑是个多元政体,我们大脑有许多的模块组成,并且轮流坐庄,2013年有两个心理学家,肯里克和格力斯克西斯,写了一本书,叫《理性动物》,说自然给人的大脑提供了七个模块:1、自我保护2、吸引配偶3、保住配偶4、群体认同感5、关爱亲属、6、社会地位7、避免疾病。其实我觉得这些模块,就像前面所说的黑马和白马层,代表着初始的欲望和情绪。人一出生大脑就顶装了这些情绪, 随着进化,我们还会有其他模块。但是这些个模块,只是逻辑分类,真实的情况下,大脑之间的模块会互相产生影响,而且还能无缝切换。每个模块都能暂时接管你的大脑。
就好比我想吃一块巧克力,我知道吃了之后会胖,如果我的理智告诉我胖让我不要吃,但是我的食欲又接管了我的大脑,告诉我吃掉,哪怕日后再运动。谁的声音大大脑就听谁的。
你的行动只是被大脑的各类模块推来推去而已。怪不得前段时间有句话是这样说的,
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能做到就已经很不简单。
多数情况下我们受各种欲望和情绪的影响,是不能完全按照正确的行事方法来行事的。
最近还有本书,叫做《孩子,先别急着吃棉花糖》,其实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很出名的实验故事,大概讲,根据一群孩子对他们进行实验,给他们每个人发一个糖,然后告诉他们过十五分钟如果能不吃,将再奖励一块糖。有的孩子自然是忍不住的,而实验研究,过了很多年后,那些能忍住的孩子在各个方面和没忍住的小孩相比较更优秀一些。
其实能忍住的小孩,他们不过是控制了自己的大脑想吃糖的那个模块,骑手控制了欲望。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本事的,将来可不是要优秀?说到这,你就会觉得,元认知能力一定不是成年人才去培养的,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元认知能力这方面的空白,基本上没有大人教导,那试想一下,如果越来越早的从小就能培养这种能力,岂不是比他人快一大步?
虽然我们知道了,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大脑,启动元认知能力,但是仍然不见得管用。为什么?因为骑手是一个什么样的骑手?他在各个行为概念上有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好比,如果一个人认为教育小孩就要靠吼、吓、打来解决的话,你再让他开启元认知,他从第三方也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更正自己原来错误的概念,这样你开启的元认知才能是正确的操控行为。小孩子也同样,先给他树立简单、清晰、正确的概念,在此之上培养元认知从小事做起,不吃糖就是一种训练方法。最好能让他有一种真正的自主行为,就是不用父母说,我知道今天该干什么。
换句话来说,元认知能力是可以被锻炼的,但前提是靠不断地学习、提高、更正自己的大脑的认知操作系统作为基础。
怕就怕哪一种人,没有一颗空杯心,觉得自己已经看透世间百态,生活工作不做如此。大道理心灵鸡汤毫无用处,还得要求孩子考一百分,各方面都优秀。
最后分享一下书中说到的如何有效的提高元认知,我们的任何能力都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
1、坐享,笑来说的坐享,和万维钢说的冥想的方法,又不谋而和。坐享和冥想的实际操作方法,其实就是
第一步坐下;第二步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其他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专注呼吸。
这点我试过,真的很难,当你发现你专注呼吸的时候你会很快的进入睡眠状态,而你不睡觉的时候,你的大脑会冒出来许多的想法。
坐享也好,冥想也好,都是在拒绝大脑各个模块来打乱你的意识,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意识。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2、兴趣,我理解的意思就是,找到你的兴趣爱好,比如弹琴,画画,然后主动的全神贯注的做一件事。让很多动作熟练的变成下意识不用想就能做的事,就好比有些琴手要弹奏很多首歌曲,很多时候快速的弹出来一首歌,已经不真正的去想乐谱,而是一抬手谱子就能出来。
3、反思,日省三思,每天花十分钟都能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结果。
我个人想在补充一点,就是要日益累积的每天去做到这件事,有些大道理人们听听可能一笑而过,回头就忘,真正做点新鲜事也是试试就罢之,但不断地重复的刻意联系才是真正熟的一门技能的唯一办法。
最后,我们会发现,不管是教育孩子,还是为人处世,我们最应该改变的是自己,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清晰地概念和正确的行事标准,从而再能开启元认知,让骑手时刻监管着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从而理智的、智慧的应对人生百态。我牵蜗牛也好,蜗牛牵我也罢,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