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陪伴
——家庭教育讲座随笔
谈到教育子女,想必大多数家长和我是一样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名孩子的出生,都带着家长的希望和期盼。带着这份期盼,我成为了一名母亲。但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在如何育儿上,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和力不从心。因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想想自己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既汗颜,又忧虑。昨天听了蒋校的家庭教育讲座,有种“山口若有光”的敞亮,看到了火种。
初心。有道无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首先要知道初心是什么?教育孩子亦然。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问自己,我的孩子以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才能够放心?是高官厚禄?百万年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不!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是他健康平安、阳光自信、快乐幸福,足矣。
理念。说了这么多,到底怎样才是育儿之路的正确打开方式呢?蒋校分享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那就是用中华传统文化去熏陶。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做人的根本,这些道理《弟子规》《三字经》都有,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在生活的点滴中,告诉孩子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尊敬长辈、什么兄友弟恭、什么是待客之道、什么是餐桌礼仪... ...把握能够把握住的当下,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足矣。
陪伴。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实现教育的前提,相信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心愿,但是我们却在和孩子的相处中不经意地越走越远。“游戏力”育儿理论的创始人科恩博士说过,大部分育儿问题,都是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没有做好。因此,育儿的本质就是和孩子好好的培养感情。“亲子关系金字塔模型”可以让我们更加直观的了解亲子关系。在这个金字塔模型中,处在最底层的是生理需求的满足,倒数第二层是亲子关系的浓度,在往上就是榜样的力量,最顶层是自驱力。其他的暂且不谈,单说说亲子关系的浓度。陪着不等于陪伴,好的亲子陪伴是需要浓度的,也就是说要把时间花在刀刃上,心无旁骛的陪着孩子,哪怕是晚上睡前的半个小时谈心,哪怕是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哪怕是和孩子无法无天的放肆,这些都是提升亲子浓度的重要的内容,且简单易行。
沟通。蒋校在昨天的分享中列举了与子女沟通中遇到几个问题,令行不禁止、与子女之间无话说、话不投机、讨价还价等,我们小学生的情况相对来说还能好些,我身边的初中生家长朋友们,谈到这个问题却甚是焦虑,孩子回家就一句:“妈,我回来了”,剩下的就是沉默,甚至争吵。想必,这样的情况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对,我们需要沟通!特别是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是在相互信赖、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的,昨天蒋校在分享过程中谈到,和孩子交流和沟通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什么是好的环境呢?一定要在自己情绪正常的时候,要在孩子时间适当的时候,要选择不同的地方,要注意场合,要根据情形而变化,要懂得设身处地,尊重、理解、包容、欣赏、帮助。也正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正面管教体系创始人简·尼尔森所倡导的,和善而坚定。
技巧。在讲座的结束时,蒋校为我们分享了几个育儿中的小技巧。优点存折,这个提法倒是新鲜,就是事无巨细地记下孩子的每一个有点,隔上一段时间拿出来给孩子看看,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正面反馈;改过自新,让孩子对自己做错的事情提出或补救、或改正的方法,鼓励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目标警示,简单来说就是立下flag,公之于众,不断的提醒、警醒,让目标更加的明确;刻意练习,我更愿意称之为微习惯,这个可以和家长一起完成。
其实,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途,在我们为了分数、为了面子而迷失初心的时候,请停下来回头看看,你想要的是什么?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会拥有更加精彩的人生,身为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最好的指引,陪着他们慢慢长大,我们慢慢变老。
最后,让我们共同欣赏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共勉。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里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