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统,政统,复与兴?

        如家的两位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之间有非常大的交接,是一代代伟人的传承与交接,才让儒家思想一直发扬到了今天,让我们如今可以看到这样繁荣昌盛的华夏文化。

        在孟子与孔子那里,他们在道统方面是一样的,孔子与孟子都认为,一个人如果想要修炼到头,也就是修炼自己的仁心,本心本性,四端,最重要的是,先要发现自己有这一种向善的可能性,在意识到自己有可能性的基础上,才可以发扬这种可能性,才算是真正的有了这种可能性,但是这还不够,因为如果仅仅是可能性的话,又有什么用呢?如果不把他施展出来,那他就永远潜藏在那里,还是白搭呀。所以孟子与孔子就说,有了可能性还不够啊,还需要修炼自己内在的人心啊,而修炼人心,又分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内修,一种是外推,一般在实在外推不出去的时候,儒家的人士们会选择内修,颜回就是很有名的那一个,自己居于类象中,层层超拔自己的境界,是儒家内修的楷模,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新高度,真的只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一定也会留下许多有名的著作吧。内修和外推也共同组成了儒家所说的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就是内修,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外推,孔孟等人,一直都在尝试外推,只可惜,效果很不明显。 这就是孔子与孟子的道头,他们两个的道统还是非常一致的,修行的顺序也一样。

        这些都是孔孟建立在人性本善思想的对道统的思考,当然,在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除了人性本善之外的人性观,就比如说人性本无善无恶,人性本有善有恶,甚至人性本恶。人性无善无恶的话,那么后天形成的善恶,只能说明是环境的作用 ,这其实就是环境决定论,让人失去了人生而为人的主体性,变得被动了,要真的,人是全因环境而改变的,那岂不是太没劲儿了,还有人性有善有恶,这就像是宿命论 ,一个人生下来,就一定是个大善人,这就是天命,那真的太扯了,也太无趣了,人一生下来,这一生就如板上钉钉一般了,没有任何改变的机会。还有就是人性本恶,我想应该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一个每个人都是恶的的世界吧,大家每天在那里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真是想想都觉都可以算了。

        然后就是孔子与孟子的正统,孔子与孟子都一样,将中筒的重心放在了人身上,并且是君王的仁心身上,所以他们对君王的要求很高,其次,孔孟的政治目标也不同,孔子的终极目标,其实是恢复周礼,并且他也仅仅想保护一个国家的平安,对于拿下天下,不那么感兴趣,而到了孟子那里,孟子则想要天下归心,其实也就是想要拿下天下。除此之外,在到头方面,孟子还做出了发展,他发展出了民贵君轻,以民为本,三队等等思想,是第一个这样提出来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又都知道,孟子和孔子的政治理想,发展的都不是那么好,问题出到了哪里呢?我们以后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

        错就错在孟子与孔子都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到了国军身上,可是国军享有着绝对的权利,这权利大的,让他自己都昏头转向,找不着北,也就很容易,就把自己放到第一位了,所以也就不能很好地推行重投。所以归根结底,是权力害了他们,所以当今我们不可以让绝对权力出现,所以可以多弄几方势力,互相制衡,形成一种稳定,如今差不多也是这样,所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这个问题解决了,并不代表如今的政治就可以让我们感到满意,如今的政治,确实还不算太完美,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他出一份力,让他变得更加好,更加朝向完美,让我们的国家可以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孔子与孟,孔子与孟子,二者都是儒家重要的传承人,我们也经常把这两位圣人放在一起谈论,那么,孔子作为创始人,孟子作为...
    Le0nard0阅读 3,321评论 2 3
  • 在周朝末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百家争鸣,观点不一,儒道没落,礼崩乐坏,强者为尊,注重权谋。在那个时期孔子推行...
    R琳茜阅读 3,803评论 1 2
  • 一个月的时光匆匆走过,我们对于孟子大课程的学习也终于接近了尾声,在这一个月之中,我们接触了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
    兰海粟阅读 3,795评论 0 2
  • 儒家,孔孟之道,是贯穿于中国人之心多少年来的骄傲已经文化。其中埋藏着多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基因和核酸信息。...
    River本大魁阅读 3,446评论 0 4
  •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百家争鸣,有很多学派,其中一个就是儒家,如家有两个代表人物孔孟,孔子和孟子在那时周游列国...
    R贾虹莹阅读 2,60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