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生活油腻、无趣、琐碎,没有青春的炽热,也鲜少成为热议的话题。最关键的是,不论什么年代,中年人自身也从不热衷于成为任何事件的主角,他们只想安安稳稳地把日子过下去,老婆孩子,如此而已。
刘健就是这样一个平淡无奇的中年。移民加拿大多年,早已没有了当年鲜衣怒马指点江山的气概。不过刘健是满足于这样的生活的。经过多年打拼,他和妻子张倩倩都各自在加拿大主流大公司里有一份不错的专业工作,刘健更是在银行的IT部门做到了总监的位置。 但生活总不会风平浪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刘健一家人的安宁。多伦多的第二波疫情一来,父亲居然莫名其妙地感染上了。住院一个月,甚至进了ICU......
我的长篇小说《中年疫》是以疫情为背景展开的,但书中所写的中年人的故事却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无数个中年人身上。当年那部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发出了属于一个时代的拷问,引发了一代人的思考。而我的着眼点只在一个个具体而微的平凡的人,却希望能获得中年人的共鸣——不只是当今的中年人,还包括曾经的中年人。
书中所写的十几个中年人,每个人都有不尽相同的人生阅历,他们都不是大富大贵之辈也都不是引车贩浆者流,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各不相同的人到中年的困惑。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吧。
主人公刘健早年移民加拿大,如今是某大银行IT部门的总监,事业家庭都算得上顺风顺水。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他貌似平静的生活撕裂开来。一面是父亲得了新冠住院,一面是事业突然遇到瓶颈,一面还要应付来自家庭的种种挑战。
刘健的妻子张倩倩是第二个这样的中年。她是一名税务会计,被工作的压力和家庭的责任重重包围层层挤压。
正在刘健一筹莫展之际,姐姐出场了。从小护佑他的姐姐刘娟这时候也遇到了麻烦。刘娟在老家竹水当一名大学历史教授,快五十岁的人了还没结婚,半夜醒来枕头边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刘娟引出了第四个中年人保风雷,竹水博物馆馆长,刘娟的相好。这个人颇有点传奇色彩,或者说老于江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学阀加官僚。如果说书中的主要人物多多少少都能从我周边的现实生活中找到点影子,或者见过,或者听说过,保风雷这个人物则完完全全是我虚构出来的。尽管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个人有许多缺陷,但他与刘娟的感情是真挚的,对原配妻子汪小娴和他们的儿子也尽到了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这个人的是是非非我愿意留给读者去评判,但作为作者,我花了很大的心思去设计这个人物的来龙去脉(书中呈现出来的只是他的一小部分,但在我脑子里是有一本他的传记的)。我不愿意对这个人物进行道德评判,我写他不只是因为他直接造成了刘娟的悲剧,也因为他代表了一类具有典型性格和典型行为模式的中年人,他的故事也许能为读者揭示中年人的一种不同的生活状态。
着墨不多的另一位中年人则是保风雷的妻子汪小娴,她的人生是完全不同的一副画面。保风雷被捕,早在汪小娴预计之中,她也对今后的生活早有打算。同样的,对这个人物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我只希望展现另外一种中年人生——毕竟她也有她的隐忍和艰难。
从刘健身边看过去,下一位给刘健的疫情隔离生活带来风暴的是与他同岁的表妹宋霞。宋霞跟刘健一起玩着长大的,亲密无间,以至于她的丈夫李彬都是刘健介绍的——他们是大学里面同级而不同系的同学。宋霞突然找到刘健,请他帮忙联系医生做手术,年仅四十二岁的她确诊了乳腺癌。刘健在关注父亲病情进展的同时又义不容辞地肩负起了为宋霞的健康保驾护航的责任,而他也再次感受到了生死无常。
对刘健这样一个中年人来说,亲人的健康是挑子的一头,另一头则是自己的事业。这时候刘健雪上加霜的不但是工作中遇到的大麻烦,他更要面对职场上人事变动带来的麻烦。他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顶头上司彼特在办公室政治中败下阵来,不得不辞职另谋高就,让刘健的职业发展遭遇瓶颈。而彼得本人的故事也给中年人的职场困惑添上了一个注脚。
彼得的结局并不算太坏,至少他还能全身而退。刘健在职场上的另一位前辈楷模拉斐尔却没那么幸运,只能选择做一只鸵鸟明哲保身。他向刘健传授了职场偷生的秘技,那是他惨淡经历的教训总结。
彼得和拉斐尔的职场滑铁卢只是限制了他们进一步的发展,而刘健的房客阿历克斯遇到的则是更加严峻的挑战。他丢了工作,付不出房租,还被前妻以疫情为由拒绝他前去探视孩子。这样的中年人生又会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呢?
即便身体健康、事业上顺风顺水,中年人也会有其他麻烦,孩子就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表妹宋霞要看的医生黄雄是医学院的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却在为孩子出国留学伤脑筋。
刘健大学里的女朋友竺兰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她的丈夫吴小天生意场上春风得意,但为了孩子,他们却要移民加拿大偏远的爱德华王子岛。这也是每时每刻都发生在一群中年人身上的故事。
显然,中年危机不只是今天的中年人才需要应对,每个时代的中年人都有自己的中年危机。三十年前,刘健的父亲刘国栋也是这样一个中年人。为了父亲,为了孩子,面对死亡,面对希望,他也在经历一次次煎熬与洗礼。而刘健的母亲汪丽英身上承担的生活的压力也一点不比今天的中年人少。我花了两章的篇幅去描写三十年前的故事,希望让读者看到疫情之下中年人所面临的种种,其实是跨越时代跨越阶层的。
为了强化这层意思,我甚至对《红楼梦》做了一番全新的解读,从贾政的角度去看待大观园中发生的一切,还敷衍出一首词,妄议了曹雪芹的内心,硬把《红楼梦》诠释成了中年危机的投射。希望曹公在天之灵不会与我计较。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到: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我想说,青春是相似的,中年人各有各的难题。这十几个中年人的故事,你从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了吗?
最后提一句,这本小说很容易读。十五万字的篇幅,一个周末的上午或晚上,坐在马桶上、靠在床头上,很快就能读完。如果化整为零也很方便,人物挨个出场,除了主人公刘健,每个人分到一两章,一次读一个人的故事总是有这点时间的。小说发在豆瓣阅读,则是因为类似电子书的排版可以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
不多说了,链接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