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为人母,才开始领悟小时候父母对我们说的话“过年就是孩子高兴”,如今,这年味儿一年淡过一年,我觉得连孩子都没什么高兴劲儿了。父母去海南过冬有好几个年头了,其中有一年我生老二休产假得以和他们一起过了年,其他时候都是各过各的,这几年过年,父母不在身边,到了这阖家团圆的时刻,心中居然也升腾出一份悲凉。因为叔叔婶婶们也开始去海南,过年可走动的亲戚也少了。今年在大姑家,我们这个大家族居然只坐了不到一桌人,出去旅游的,节假日值班的,与我平辈的居然只来了俩。我看,这年是没法过了。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没有之一。这十五天十分的特殊,在这十五天里,人们不论星期几,也不论公历几月几日过日子,大家只知道今天是初几。过年,大家在这期间平时舍不得买的可以买,不敢吃怕肥的可以吃,不会喝酒的人也要趁兴喝两杯,好像到了百无禁忌的时候。但最主要的,春节是家人团聚的节日。难以想见我们的孩子将来哪有那么多亲戚可拜年,年味儿也就更加淡了。
记忆里,年前得包饺子、炸油果。只见妈妈一个人包,我大点了就可以一盘一盘地往外端,儿时的冬天特别地冷,缩头缩脑飞速地冲出门,过不了一会儿,那饺子就冻硬了,往纸箱里一搁,整个春节都能随时下了吃。炸油果就更馋人了,候在妈妈旁边,等着那份香甜,炸的很多就放进咸菜缸里,桌上的小盘不能空,花生、瓜子、糖和油果一直得摆着,似乎那样才有个过年的样儿。
我出生时,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了,所以记忆中过年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穿新衣服,那时候妈妈都要给我从里到外换新的,大年三十的下午开始全身换新,然后就是到爷爷家一起吃年夜饭。我爸妈还是比较开通,三十在婆家过一半,去娘家再过一半。我们一家三口都是在十二点钟声敲响前往姥姥家奔,一站路的距离,爸爸骑着自行车,后面是我妈,我坐前边,因为临近十二点,路上炮声不断,烟花此起彼伏,我们沿路欣赏,我一小屁孩儿,心无旁骛、满心欢喜。
记忆中的年是热闹的、丰盛的,是无忧无虑的。成家后,年成了一种仪式,爸妈的房子明明空着,我坚持每年三十去给他们把对联换了,走前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顺顺利利。我会像爸妈小时候对我一样,给我的孩子买新衣服,在桌子上摆上糖果。这么做,无非是想让这个年跟儿时记忆中的那个无限接近。我还这么坚持着,但可以肯定,很多传承已经消失了,到了下一代,我的这些坚持很有可能也随风散去。有一天,这所有的一切都将成为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