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陌生拜访。按照约定,亲戚提前10分钟就到动车站接我。来不及上个厕所,我们便打车出发,在目的地附近买了一些卤料,便前往朋友家聚餐。
聊了很多,喝了点小酒,泡了几杯茶。朋友比较健谈。他读大学时家里很困难。他的父亲生病还要坚持劳作,赚点钱都用于买药治病,有一次带了300块要去大城市医院看病,结果坐船时被小偷“剪”走,最后哭着回来。
他的学费几乎全靠亲戚朋友接济。大学毕业后当了教师,但也是勉勉强强过日子。据说当时教师地位不高,生活也拮据,在菜市场买肉是从第一家肉铺砍价到第十二家也是最后一家肉铺,还没买好肉;甚至能找到一个女裁缝对象就觉得心满意足了。
朋友建议我保持危机感和努力状态,珍惜当下,主动学习借鉴创新工作,多与人互动打交道,别抱怨发牢骚,有些时候还得“夹着尾巴做人”,做出工作亮点特色,争取职务再进一步。或许这也是他一路走来对后辈的肺腑之言吧。
到了九点多,我们便回来了。亲戚帮忙订了酒店,又到酒店坐了一会,看看环境是否舒适,提醒我跟老家人聚餐时,对方是长辈的,如果讲本地话,那我们也应该讲本地话,不要自顾自地讲普通话。这是一位热心的亲戚。
上午返程的动车票没有二等座了,只有一等座和无座,索性买了一等座,省得找空位和被频繁“赶座”。遇到一些不一样的事。
一是在候车室,看着人头攒动,以及墙上大字指示标着商务座在12区域候车,我便问了一位戴袖章、穿黑色制服的男性工作人员:“一等座跟这个商务座区一样吗?”这位铁路哥有点不耐烦且嫌弃地边走边告诉我:“商务座是商务座,一等座是一等座。”行啊,没毛病,懂了。
二是在一等座坐下来发现,跟昨天的一等座有些不一样。有一个听音乐的AV配套和插口。一开始没看到餐板,觉得很奇怪。后面发现附近座位有餐板,找了下,原来是折叠藏在扶手里面。
三是被嫌弃。我坐靠窗位置,上车时旁边座位没人坐,便把手提商务包放在隔壁座位靠着扶手。过了几站后,有位乘客上来,我便把手提包拿过来。讽刺的是,这位乘客要坐下前,竟然像扫垃圾似地拍了拍我手提包刚刚放的位置。这位乘客开了一瓶红牛,喝了几口便放在餐板上,然后又把头顶的行李转移放到另一边行李架上。这时候一名女乘务员走了过来,好巧不巧,竟然碰倒了那瓶红牛。饮料一下子流到了餐板、扶手和坐垫。乘务员一直道歉,拿纸擦完后,又换了坐垫套。好了,这次是全新的座套。
后记:每列动车有半节车厢为商务座,仅有4-6个位置(想想空间有多大),座椅为按摩椅,有专门乘务员服务,饭点提供饭菜。价格比飞机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