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故事背后找故事——《下雪天》151

                                《下雪天》

【美】艾兹拉·杰克·季兹/文图    上谊编辑部/译

《下雪天》1963年荣获凯迪克金奖

        作者原名雅各布·艾兹拉·卡茨,出生于一个穷困的波兰裔犹太家庭,自幼随家人移民并定居在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成年以后,迫于当时社会上的反犹太偏见,他将自己改名为艾兹拉·杰克·季兹。记忆中的被歧视和被排挤,让他对世间的不平心生理解与慈悲,这一点在他创作的童话里及故事角色身上被表现的十分明显。他创作的故事全都取材自他从小长大的社区环境

        艾兹拉·杰克·季兹创作《下雪天》的时间,远远早于跨文化角色与故事主题风行童话文学领域的时候。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名叫彼得的非洲裔、美国籍的男孩(尽管这个男孩可以有任意身份,不过他的种族属性将伴随着这个故事始终)。

        一天清晨,彼得一觉醒来,发现室外的一切已铺上一层厚厚的雪。“冬日的某天早晨,彼得醒来时望向窗外,雪下了一整个晚上,目之所及,白雪皑皑。”彼得走出屋子,在雪景中享受着下雪天带来的乐趣:将地上的雪堆成堆,做成雪人天使,在雪地上试着印上一串串脚印,把树杈上的雪块抖落一地——这些哪件不是自古以来小男孩们与小女孩们在下雪天都会做的事情呢?

        为故事赋予新的魅力的是季兹绘制的图画:这些图画采用了挖空打孔、水彩上色以及拼贴画的技巧,使得每幅画面都有作者独有的风采,也具有了摄人心魄的艺术表现力。

        这个故事简单又经久不衰,读过它的孩子们都会念念不忘。后续的系列故事讲述彼得成长为一个少年的经历,其中有《彼得的椅子》、《致军队的一封信》以及《金鱼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