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假

暮色降临,宝光寺送走了最后一批客,复归于宁静。乔通法师遣弟子们回房歇息,自己用软帚沾了水,躬身将寺内尘埃一一拂尽,那白日的喧嚣留下的热气,似乎也随着这软帚,一一散尽了。

扫到后殿佛祖铜像边时,扫帚忽然碰到了一个蜷缩于地的人,将那人惊醒。

智通诧异道:“这位客人为何此时还不离寺?”

客人忙起身,彬彬有礼道:“我因见这铜佛生动亲切,神态超凡,所以反复摹画不舍。闭目凝思其精妙,不料竟然沉沉睡去,惊扰了大师,还望谅解。”

智通法师见他衣着简朴,体单形瘦,戴着一副眼镜,还握着画板,便微笑道:“能让我看看你的画吗?”

客人连说:“见笑。”递过画板,画果然栩栩如生,流动着几个侧面的铜像的逼真神态。法师目光柔和起来,问道“这寺中佛像近百,你为何独钟爱此像?”

客人一笑:“也许是我愚钝。我看这寺中其他神佛都是凡俗之物,只有此像独有几分仙气。”

法师心头一热,一把抓住客人的手腕:“你跟我来。”便一直将他领入自己的房中。

智通法师向客人请座敬茶,说道:“凭你刚才的见解,便应为我上宾。正如你所见,这寺中所看到惟有这佛祖铜像还算真的,其余全是假的!”

客人疑惑道:“全是假的?”

智通滔滔而言:“首先,这些佛像是假的。寺里承前人传下的佛像那十年里全被砸了,现在这些都是最近几年重塑的。但如今工匠不比前人,前人塑像,心中有佛,所以能虔诚而心手合一,塑出上品;如今工匠心中无佛,只能得其形而不能得其神,所以只能骗骗俗人。其次,这寺中名人字画也是假的,虽说苏轼、唐寅、祝枝山都在本寺留过真迹,但真迹早已交给文物部门,因此寺中供人瞻仰的全是摹本,当然也可骗过俗人。再其次,这寺里和尚也是假的……”

客人不解:“和尚怎么会有假?”智通道:“虽布衣素食,却无心归佛,又怎算得了和尚。我弟子数十名,真心向佛的又有几个?虽身在佛旁,心念尘俗,想是他们也知道这些佛是假的,是亲眼看见泥塑的,所以不敬罢!”

客人点点头:“法师说得有理。虽有这些假,似乎并不妨碍香客们的真心。贵寺近年来不是游客如云,香火日盛吗?”

智通叹道:“因此我就更不忍心用这假来骗他们的真了!只是来者如云,能辨真假者有几人?”说到这里智通忽然立起身道:“难得你能辨真假,我便再给你看一样‘真’”。

顷刻,智通从内房出来,捧出一锦盒,打开来,再揭开一层绒布,竟是一尊玉佛,枕手侧卧,书本大小,却如初生婴儿般光洁无瑕,艳丽动人。

客人惊得站起来,目光闪亮地盯着玉佛,两手张开,却又不敢去碰它。法师笑道:“如何?”

“绝品!此物非但脱了尘俗,而且超了神异之气,又复归自然。我疑心它要开口说话了。我不敢触摸它,担心它会叫痛。”客人兴奋地赞叹道。

法师心如火焰般感谢地跳动,恨不能忘了身份,向这知音叩首谢同心。

智通抑制着得意道:“你可知这玉佛有一对?另一只更在这只之上?”

客人激动地说:“如果法师能让我看一眼另外一只,即使从此双眼失明,不能看见任何精美之物也心甘!”

智通心里跳动着快乐,脚步如飞走进屋去,然后捧出另一只锦盒……

茶在桌上仍袅袅冒着热气,客人却不见了,玉佛也不见了,锦盒歪倒在桌上。

暮色已经很浓重,宝光寺宁静得像多年罕见人迹。

智通法师泪流满面地跪在佛祖像前,想从它那恬静的微笑中寻找答案,不明白这尘俗世界,为何给人以假,人却要当真来膜拜,而给人以真,人却又还之以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1.1显示隐藏文件打开终端,输入命令行 或者 输完单击Enter键,退出终端,重新启动Finder就可以了重新...
    LD_左岸阅读 3,359评论 0 1
  • 卓麦阅读 949评论 2 1
  • 高中时期第一次读到简嫃作家的《微晕的树林》中的一个片段便被深深的吸引了。它对于“独处”的描写是这样的:独处,也是一...
    Yo1o阅读 3,596评论 0 1
  • 南京行 孤忆 落魄江湖载酒行;独到南京无知趣。纤细身躯无满腹;...
    唐门孤忆阅读 1,70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