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念念的哈尔滨之旅,终于成行了。一家三口圆了多年的梦想。
出门前我们就换上了雪地靴,到哈尔滨下了飞机,换上准备好的衣物,我发现自己上衣穿了5件,孩子穿了6件,突破历史记录。
候机室外面等车,空气冰冷。一开始还好,一分钟以后脸颊冻住了,腿也觉得冷气内渗,我的裤子不是防风的。
问问孩子说不冷,庆幸给她穿得足够多。老公还穿着单衣加羽绒服,也说不冷。
到了酒店,房间里面温暖如春,北方都是有暖气的。休息了一下,先吃午饭。酒店边上就有小餐馆,白菜炖粉条原来是酸酸的,放了醋?红肠粉粉的,熏过了,就是饺子比杭州的好吃,饺子皮很韧。
吃完饭,打算去外面的中央大街逛一圈。
中央大街是一条步行街,已有100余年的历史,街边商店林立,以欧式风格的建筑为主,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路上很多行人在啃冰棍,我们当即决定也在大冰窟里尝一根冰棍。老公还穿着单衣,他终于觉得冷,打算回酒店加衣。我和孩子循着人流找到了马迭尔冰棍,一人一根开始啃。
冰棍越啃越硬了,这里是零下二十度。舌头好像品尝不出冰棍的味道,就是硬邦邦的,咬着带劲。看看路两边的建筑,还有随处可见的冰雕。
原来北国的冰冷冰冷是这样的。为啥北方人说杭州更冷?当然是哈尔滨冷啊!
在路上逗留近半小时,回到酒店,热乎乎的好像初夏。先午睡。
下午4点才醒,全家人帽子口罩全副武装,打算去冰雪大世界。暖宝宝带了很多,可是不习惯用,先放在包里了。打车到了那里,先排队买票,我就把一个手套丢了,衣服穿得多,有点木木的。不过这不影响我们玩的心情。
冰雪大世界面积约60万平方米。各种主题的巨型冰雕建筑,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的映衬下,绚烂缤纷,如梦如幻。挂在天空的月亮也份外圆、份外亮。我们买了雪橇,拉着孩子到处逛。有很多冰雕整合了滑梯,排队过去滑了几次。更诱人的大滑梯建筑,需要排队1小时,只能放弃。终于我们找到了滑雪广场,四周高中间低,从山坡上往下滑,一趟又一趟,而且不需要排队。我也滑了几趟,十分刺激好玩。
我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了个视频,也拍下了满月。手机即刻关机了。果然手机电池扛不住寒冷。
在那里,我们开始品尝硬邦邦的草莓糖葫芦,咬下来有点困难,只能舔着吃。裹了糖的冻草莓,特别好吃带劲!
然后看见各种冰上运动,各种冰上铁马、冰上陀螺、冰上自行车。北方的孩子玩的当然要借助天时地利。我们也去凑热闹,借助铁棍在冰面上滑动,一会儿就满头大汗了。
逗留3个小时,中间近半小时在那里解决晚餐,还是好吃的各种水饺。天气太冷,脚趾头冻僵了,据说每天都有游人冻伤。我们恋恋不舍地回了酒店。
酒店里还是一个字,温暖如春。穿着那么多衣服,无法想象。
第二天我们跟团去雪乡。大巴车一路开,路边的景色越来越白,雪越来越厚,气温也越来越低了。在大秃顶子山,我们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穿行,雪足足有一米厚。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终于身临毛主席笔下的意境。孩子拿着制雪器,玩得不亦乐乎。我们还玩了雪地越野车、雪橇滑行、雪地摩托,登顶大秃顶子山,那是黑龙江境内的最高峰。山顶本来有最美的雪景,只是天晚了,又是阴天,白茫茫的一片。
在等待雪地摩托的时候,我觉得身体发冷,尤其是脚趾头。还好孩子说不冷。天寒地冻,出来玩也是考验体力。
晚上我们住在雪乡国家森林公园,看到了雪蘑菇的夜景。雪乡四面环山,是一个只有100户常住民的小村庄,从村头到村尾只需要散步10分钟。这里有零下四十度,在这里盛行的是泼水成冰的游戏。还有冻梨、冻柿子特别好吃。晚上8点,东北二人转热热闹闹地开场了。
睡得是大炕,也许这是现代化的炕,和我想象的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大一样,炕下面是空空的。房间里面近30度,我们都热得气喘吁吁。
第三天,去亚布力滑雪场滑雪。换上滑雪装备,请了滑雪教练,从一开始的忐忑不安,到后面的胸有成竹,我终于学会了滑雪!孩子比我滑得好。
回到酒店了,老公出门去买特产,带回来两大袋俄罗斯巧克力糖果,还有大列巴。
第四天,我们在索非亚大教堂和防洪纪念塔打卡。松花江已经完全冰冻,江面上各种雪上运动和嘉年华。我们很稀罕地在江面上跑来跑去,女儿和我轮流坐在雪橇上,老公拉着我们。这里的雪就像沙子,握在手心,沙沙作响。还可以看到一小撮一小撮的雪结成了冰晶,在阳光下闪耀。空气中也到处飘着雪花,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我们打卡了塔里斯西餐厅和马迭尔西餐厅。许是我们的嘴变叼了,没有品出特别的味道。
送机的车等在酒店外面,我们长吁了一口气。屋里屋外气温相差五十度,我们在寒冬和初夏直接切换,终于可以回到屋里屋外一个温度的杭州了!
结束了四天三晚的旅行,全家人都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