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你还好吗?

“最近怎么样?你还好吗?”

最近,每次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会感到困惑,或者感到沮丧。如果我说我很好,我有食物,有工作,能上网。一切如常。

出什么事了吗?没有。但是我真的还好吗?我仿佛也不确定。

如果说我不好。但是我的理性找不到足够的理由来说明我此时并不好,所以我告诉其他人(和我自己)我很好。

虽然还不至于崩溃,但是我有一种潜在的不安。有那么几天,我感觉完全没有动力,也没有专注力,甚至做点小事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又过了几天,出门远足,看到鲜花盛开,压倒性的感激之情又涌现出来。问题是,我也无法预知什么时候我的情绪会改变。

其中有一部分很容易理解。前些天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告诉我们,生活被改变了​​:超市里空荡荡的货架,城市里断断续续的救护车的警笛,对经济危机的预测以及失去工作的朋友。

除了这些以外呢?有时候一觉醒来,感觉今天非常不同。为什么不同呢?我也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大家对什么是“正常生活”的理解已经完全变了,但是我们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述它。

对“正常生活”的定义,需要重新梳理一下。以前的“正常生活”指的是乐观的情绪和积极的工作状态,但是今天重新定义“正常生活”的话,还需要包含一些混乱和不确定性的元素——“我很好,但是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的话……”一种隐藏着危机的正常,或者说一种暂时正常的危机感。

Finally,揭示一个真相——我们的生活被人类的整体悲伤所掩盖,我们所有人都因为新冠疫情失去了一些东西。

因此,如果我们要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尝试谈论这个新的“正常生活”。

以下是一些朋友们的答案,你也不妨这样说说看:




“我今天总是患得患失,但我不知道为什么”

这种感觉叫做“抑郁”。

以前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变化以后,有些事情总是会一去不返,例如与朋友们一起出去吃夜宵,出去玩,或者去打球。即使内向的人虽然平常不怎么出门,但是仅有的简单的社交关系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我感到很伤心”,“我以为一两个星期事情就过去了,没想到一晃就是几个月”,”看不到什么希望“,你可能是这么想的。关于抑郁,你应该知道以下几件事。

抑郁情绪是波浪形发展的

不要去想疫情什么时候彻底完结,不要去想你为什么总是处在一个抑郁的心情里,不要去想为什么每天在家像强迫症一样重复做某一件事(打游戏?看剧?撸猫?撸......?),基本上不管你做了什么还是没做什么,不会影响世界的走向。你需要知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情绪会更容易起起落落,像海浪一样发展。

我很喜欢一个朋友这样说。"我很伤心,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日子肯定能过下去”。




“我很好,但我感觉不正常。”

你终于在某宝买了够吃半年的零食,街上的小馆子也终于开门了,你与朋友又开始“打情骂俏”了,可以骑自行车出去玩了,或者对烤Pizza产生了新的兴趣。

确实,您并没有感到难过,但是…您感觉自己不像曾经的自己了。你上班积极性不见了,听音乐给你带来的乐趣变少了,去健身房也不像以前那样令人满足了,尽管这些都不受疫情管控了。

即使满足了我们当前的所有需求,也很难感到完全正常。真正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不知道疫情何时会结束,只是现在看上去还算正常。我们正在经历的是

预期的抑郁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未来还会有更多变化,不知何时,不知还会发生什么,很可能永远回不到从前的样子了。我们知道,即使解除限制,我们返回的世界也将与我们之前留下的世界不同。我们最喜欢的餐厅可能永远关门了,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再有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感觉了。

前几天,我正在看电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场景,一些朋友相遇在马路边聊天。我立即想到的是“赶快保持距离!”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大脑会停止这样做。

这种状态让我想到了武侠剧中的一个状态“闭关修炼”,整个世界都在“闭关修炼”。

呵呵。




“我只是看起来无精打采。”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我的所有来访者都表现出了缺乏动力或专注力。他们对此感到困惑。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就是没有动力做事情。”

你不用感到惊讶,生活没有动力在心理学上是很有意义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意识中负责幻想的模块夺走了专注力,也就是俗话说的,想得多了干的就少。正是因为你曾经已经建立了一些结构和目标,帮助你了解自己是否在进步,不断地检查自己。也许你的健身计划因为健身房关闭而泡汤了,也许你正在公司里做一个重要的项目,但现在已经推迟了半年,也许有些重要的机会就永远的失去了。

你现在眼前没有什么机会,能让你打个翻身仗。既然看不到机会,就没有实际上的和心理层面的准备,无精打采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了。我的建议是,尝试逼自己一下,以重新获得某种控制感(此刻你能感受到我写这么多字有多辛苦吗,!)。我知道,当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转机时,很难保持激情地朝目标前进。

正视这个教训就是很好的收获,也许曾经我们感觉一切尽在掌控,但是实际上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掌控过,现在你知道了。下次至少在情感上,不会有太大的失望。从发展心理学看,全能感只是婴童阶段的自恋的遗留,恭喜你又成长了。

你也可以这样做,给自己放一天,先饶过自己,然后告诉自己明天一定要回到正常的工作效率,你要不要试试看?




“我的感觉很模糊。”

你感到孤独吗?没感到,或许有一点?有点不安?非常孤独?心拔凉拔凉地?可能没有一个词能形容你的真实感受。没有哪个情绪占主导,只是一堆小小的感觉正在侵蚀着你的精力。

首先,是孤僻和无​​聊。半年前,如果有人说你将有这么多空闲时间,那你肯定欣喜若狂。但是,因为这并不是你主动的选择,所以你会感到沮丧和不安。因此,你会寻在一些“有趣”的消磨时间的方法,目的是快速消耗掉分泌的多巴胺。所以你可能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我猜对了吗?

你也许会感到困惑,因为一件小事就会让你大发脾气,天气不好可能会使你更加沮丧,如果在超市中找到已经一段时间没买到的产品,比平时要兴奋得多。当电脑出现了一点小故障,瞬间就被烦躁感淹没了。

如果要出门办事,你可能需要更多给自己的鼓励。另外有一个声音不断问自己,可以延迟这次出行吗?可以多攒几件事一起去办吗?我有手套,口罩和洗手液吗?然后,所有的决定都需要不断进行修改。这些事情本身并不会让你感到不适,它只是占用了你更多的情感带宽,并使你感到疲倦。

当你进入这种思维怪圈以后,你就被困住了。我们还必须改变生活的几乎每个方面,包括我们的工作方式,社交方式,锻炼方式,娱乐方式,饮食方式,甚至,所有的恋情都变成了柏拉图式的。各种各样的情绪在不断涌现,这些感觉如此强烈,并同时袭来。

我们没有合适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感觉,这才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从未遇到过这种事情。

我将为这种混乱的感觉创造一个新词。下次有人问我感觉如何时,我会说:“我感觉很新冠。”O(∩_∩)O哈哈~




那么现在怎么办?

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要适应新常态,我认为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

1)重新设定基准

每当有人问我,“你还好吗?”我的大脑会把现在的情况与疫情之前的正常基准进行比较。所以才会出现“呃......,不太好,嗯,我不知道......”

半年前,如果有人告诉我不能去爬山,不能去见朋友,要给我减薪,那我能答应吗? ——不可能

那么现在,我将自己与疫情中发生的的情况进行比较,则会说:“实际上,我做得很好。事情正在正向的发展,我与朋友们的联系越来越多,我开始每天进行冥想,我开始有兴趣弹弹钢琴。”

2)定义新常态

试着尽可能诚实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即使你没有准确的用词也没关系。我们越早发现焦虑,困惑和抑郁的感觉,我们就可以越快开始处理它。

根据临床心理学家艾伦·亨德里克森(Ellen

Hendriksen)的著作《如何做自己:消除内心的评判,摆脱社交焦虑》

——我们的文化结构中,并没有各种各样的词汇来描述我们的感受。大多数人只知道一些基本术语,比如悲伤,生气,高兴。现在你就尝试着更详细的描述你的体验吧,这对你一定是有好处的。

然后,也帮助身边人做到这几件事吧。

最后,请尽量包容别人说的任何话,毕竟每个人表达悲伤的方式可能非常不同。



如果你感觉有人在挣扎,请说一些有用的话:

“我现在怎么做能帮到你?”

“如果你需要什么,我就在这里。”

“我听到你说的了。”

实在不行,也可以这样说:

“我也是。”

可以提醒别人,现在这样的情况,有这样的感受是正常的。更重要的是,提醒他们我们正在一起面对。我们共同悲伤,我们共同无可奈何,我们共同困惑,我们共同经历着这个文明的世界。有一天,我们将共同庆祝我们重获自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