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67公孙丑章句上2-20》
今天是丙申年丁酉月甲辰日,八月十九,2016年9月19日星期一。
【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一,孟子之志。
1,公孙丑因孟子不愿以孔门诸子如子夏、子游、冉牛、闵子、颜渊自处,于是又举了两位古代的圣人伯夷和伊尹。
公孙丑问:"伯夷、伊尹怎么样呢?"
孟子说:"伯夷、伊尹之道,与我不同。"
"伯夷之道,非可事之君则不事,非可使之民则不使。世道太平就出来做官,世道昏乱就隐退。其行高世绝非俗"
"伊尹之道,任何君主都可以服事,任何百姓都可以使唤。太平也做官,不太平也做官。慨然自任,以救世济民为心。"
"孔子之道,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恽然无迹,无意必固我之私。"
"这三位的修养,都是不思而勉、从容中道,都是圣人,我没有他们那样的德行,至于内心的愿望,则是希望学习孔子。"
二,孔子与伯夷、伊尹之别。
1,从汉朝的赵岐先生到宋朝的二程先生、朱子、明朝的张居正先生至清朝的焦循先生,都是描述了三位圣人一生行迹的特点,没有一位说明过为什么。
师父教我们解决问题要问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三个问题能量很大,能撬动思维大厦。
只说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但是,这四样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孟子学孔子而不是另两位同样是圣人的伯夷和伊尹?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孔子和另外两位圣人的差别在哪儿"?
孟子要学孔子,难道要去学孔子的这四样吗?想想也不现实啊,正如曾国藩先生所言"做官是偶然之事,做人是毕生之事",并且,仕、久、止、速,如何是则仕、则久、则止、则速呢?分寸是什么呢?没有入手处。我们跟孟子一样,只能欣赏而并不能体验。如果没有孔子的修养,照葫芦画瓢,就很容易跟王莽学周公一样了。
2,这个千古谜底,王夫之先生解了。也只有船山先生"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大才,才敢解。
船山先生开局立言:化由德显,德自学成。
分明就是大大的"学以至圣"四个大字嘛!
孔子早就透露过消息:下学而上达。下学,就是博学、审问、明辨、慎思、笃行的功夫;上达,就是化境,就是通达,聪明睿智,是谓上达。
化境是学不来的。但是,化境由学而达,连孔子也是如此,更何况学孔子的人呢?
但是,既然清楚了不是从仕、止、久、速中学习,那么,学孔子的方法仍然要回归到知言、养气。
其中,养气,就是集义。前面学习过,"是集义而生也"。能集义而无暴其气,能养气而不馁,则"其为气也,至大至刚,充塞天地之间",天地之间的事儿则足以胜任。这是孔子。那么,伯夷、伊尹呢?在这一点上的功夫也是一致的。一方面,他们也都善养浩然之气,"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而不为","君百里之地,而足以有天下",在这一点上,他们和孔子没有差距。养气功夫,是三位圣人的共同点,不是孔子的不同点。
3,不同点在"知言"二字上。
如何知言呢?还是孔子自己说的,我们需要会听,即"学而不厌,教而不倦"。
钱穆先生也以此为孔子一生三大事业排序:处于中心地位的是"学不厌、教不倦",于这一句中"寻术孔子毕生为学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其次是政治事业;最后是著述事业。
遥隔三百年,钱穆先生与船山先生一拱手、哈哈大笑。互为知己,所见一致啊!
4,我信。我信船山先生。他不是写论文,他是照着自己的体会写的心得。《读通鉴论》、《宋论》、《诗广传》,船山先生的著作,这么说吧,任何一本,翻到任何一页,读上几句,那一番领悟刺激是时时处处排山倒海式的。晚年,71岁那年,清朝大员想拜访船山先生,备了厚礼求见,船山先生虽在病中,拒绝接见,一直到去世,一直以明朝遗臣身份生活。曾国藩先生打下金陵后办了两件跟文化相关的大事,一件是即刻恢复科考,一件就是出版船山先生全集。这样的船山先生,没有"为了职称写论文"这种扯淡动机。
5,知言是什么呢?只有象孔子这样"学不厌、教不厌",才有那即物穷理,才有那一番豁然贯通于我心的全体大用。什么叫全体大用呢?可以理解为义,义,就我心的裁决力。这不正是《大学》的"格物、致知直到至善而止"的过程吗!这样得来的明明德的明,就是知言了;这么做的过程就是集义的过程,也即是养气的过程;行至其极、大而代之即为圣。
6,知言的关键:往里走。
学不厌、教不倦,是下学之功,之所以能够做到即此以学而即此以达,道理在"尽吾性之善、充吾心之义",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我们通过格物、致知所得之明,实际上就是人人自有之德本该明的明。
7,伯夷、伊尹并不是知之不真,他们知得也真切,故为圣人。但是没到孔子"随时而中",所以他们不能如孔子般从容于仕、止、久、速的毫无涩滞之义。可见,到了圣人地界里面,还有程度与方法之分。
这是孟子学孔子的道理所在。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译注》杨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