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毕业后没两年去了一家私营企业,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从这家公司辞职后,没有再去找工作,尝试着自己做,依然从事这个行业,目前已有几年时间,虽然收入也能维持家庭生活,但公司经营依旧没有大的起色。他遇到了一些困惑,人已到中年,想转行做一些新的尝试和努力,但时间成本太高,由于背负着家庭的责任和负担,在时间和精力上可能已不太允许他再做太多的试错。
时间就是金子,珍惜并如何有效利用人生每段时光,是我们每个人都关切的话题。马克思说过,“后悔过去,不如奋斗未来。” 过去已去,我们不必再纠结,但至少我们可以对过往的经历和决策阶段性地做一些复盘和总结,为下一次的出发和选择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及时调整。
这个朋友后悔年轻时安于现状,没有勇于去做新的尝试和挑战,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但多为被动,“勤奋”的行动掩盖了懒惰的思想。另外,在这段宝贵的黄金时段,没有去持续学习,为自己充电蓄能,啃了多年的老本,停滞不前。佛家有言:“万事因缘和合而生。” 当前所遇的困境及得到的苦果可能都是自己之前亲手种下的,有因必有果。
大数据及决策
IT行业有个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通过某种算法得到结论,为相关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而分析的素材和基础是大量的数据,通过海量的数据得出某种规律,再通过数据再进一步验证这种规律和结论,以保证分析结果的科学、可靠。其实我们工作和生活经历经验就类似于大数据,经历及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我们后面的选择和决策。
满意决策
管理大师西蒙认为:“一切决策都是折中,只是在当时情况下可选的最佳行动方案。” 源于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的“麦穗理论”,麦穗理论是一种满意决策理论。
苏格拉底有三个徒弟,有一次他们请教老师,如何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于是苏格拉底带领他们来到一片麦田前,让他们每个人在麦田中摘一支最大的麦穗,要求不能走回头路,并且只能摘一支。第一个徒弟刚走了几步,看到了一支自认为最大的麦穗,便迫不及待地摘了下来,结果发现后面的大麦穗却很多。第二个徒弟一路上东看看西瞅瞅,犹豫不决,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已经错过了前面最大的麦穗。第三位徒弟汲取了前面两位师兄弟的教训,大概把麦田分为三段,走第一段时,只看不摘,分出大、中、小三种麦穗,在走第二段时再仔细观察,用观察结果对自己之前在第一段的分析判断结论进行再验证,最终在第三段里选择了相对最大的一支麦穗。
第三个徒弟就应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只不过在算法分析时使用的工具不是计算机,而是自己的大脑。走第一段路程时,头脑中记忆收集了大量的麦穗样本,并进行分析、归类和总结。拿第二段路程中遇到的麦穗数据对自己的分析结论进行验证,在第三段时做出决策,选择了自己最满意的结果。
我们在人生中需要面临很多决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做些不同的尝试和挑战,收集大数据,做出自己最满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