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学院 黄佳珍 18小教文
先说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原因是由于心理老师的一句话,不要考验人性。这句话真的让我很深刻,先不说这句话具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就本身而言,人性这种东西是非常难以揣测的,好的人也有虚伪的一面,坏的人照样也有温暖他人的地方,不然这个世界会有那么多的谎言,好的,坏的,相互交织成一片,组成一张张的网,覆盖在每个人的身上。人这种生物本身就是复杂多变的,如果用一件事来判定这个人的人格,这未免也过于草率。
先拿汶川大地震里面的范美忠事件来说吧。人性在这一刻表现得一览无遗。你能说他有错吗,但是你能说他没错吗?都不能。他作为一个人,在世上最基本的事情就是活着,你不活着你就没有价值,在地震里为了自己而跑出去有什么错?为了自我生存在灾难里逃生有什么错。凭什么呢?他也是人,他也有老有小,凭什么放弃自己的生命 。教室其实也是一艘船,老师就是那个船长。对于个人来说他没错。但是,他作为一名老师。正在讲课的他先于学生逃生,他有违师德,没有考虑到群体利益,没有想到他身后的一群群可爱,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但凡他想到,地震里被困的人肯定会少一点,他对不起他的职业,对不起他的孩子们,这也正是他被诟病的原因。所以人性这种东西,真的不能随意下定义。可能他做的一件事,好与不好,不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所能决定的。
光明与黑暗并存,人性的阴暗面照样和人性的光辉相互夹杂着。外面的世界太纷杂,不在心里安扇窗户又怎能心安,可有时令人心慌的却是这扇窗上的“斑点”。再拿一个例子来说,“扶不扶”的问题,当老人倒在马路上,人们下车去扶老奶奶,老奶奶却说,“你撞了我。”这种结果是不是令人心寒。人性的阴暗面在这个 例子里展示了它的优越感。
心灵的窗户可以坚不可摧,但窗上的“斑点”却是可以让千里之堤崩塌的蚁穴;擦掉斑点,我们才会明白自己这颗螺丝钉的尺寸,在社会机器中找到发球自己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