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鱼羊野史》第1卷关于列宁格勒的战役。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人民在被德军围困了近900多天之后,终于迎来了胜利的号角。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取暖、没有煤、没有电,饿殍遍野,可是列宁格勒人民没有投降,坚持战斗。书中,高晓松老师对于这场战役的评价是“在正义面前,法西斯是永远战胜不了的”。句中的“正义”一词不禁让我陷入沉思。
上学的时候,我总是想不明白一件事,战场情形瞬息万变,胜败乃兵家常事。但语文课本里总喜欢将每一次战役冠上正义之师,邪不胜正之类的评语。所谓成王败寇,何为正义,何为邪恶?正邪难道仅仅是靠一场战争的胜利来决定的吗?佛家还曾留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谒语呢!
现在再看到“正义”这个词,我觉得它可能代表着“得人心,遵从多数人意愿”的意思。因为得人心,列宁格勒人民在严酷的环境下坚持创作、演奏、战斗、挖战壕,迎来了解放的曙光;因为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在缺武器、缺装备的情况下,列宁格勒人民浴血奋战,毫不退缩。从这个角度出发,将列宁格勒战役定义为正义的胜利,我觉得是当之无愧的。
风刀霜剑、断粮缺水,战火摧毁不了列宁格勒人民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生活的希望。列宁格勒战役是一场令人肃然起敬的战役。最后,向列宁格勒人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