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霸屏的“陪孩子写作业成心梗”引发广泛热议。
当家长们纷纷留言“恨不能掐死他”,“忍得胸痛,担心回奶”时,可有人低下头,凑近孩子,轻轻问一声:“你还好吗?”
早在8月5日《中国青年报》就刊发过一条消息:
8月3日凌晨,江苏南通一名12岁女孩从楼顶坠落身亡。女孩留下的遗书中写着:“我恨你们 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我死了没事,还有弟弟继承家业。”附近居民称,其父母从事药材生意,平时对孩子学业要求严格。
家长尚未心梗,女儿先一步跳楼。
事实上,逼出人命来的未必是家庭作业,家长浮躁粗暴的态度,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棵稻草。
最近,江苏出台了中小学生减负新规定,从留作业方,看到了解套的希望。
然而,减负不等于免负。陪孩子写作业依然是家长摆脱不了的宿命。
如何用智慧把陪孩子写作业这个噩梦,变成亲子相伴成长的美好时光,依然值得家长们用心探索。
话题之一:写作业是谁的责任?
多数家长进门就开始催,整个过程无休止干预,直至河东狮吼+巴掌伺候,摆明了作业是给家长写的。这种界限不清,导致孩子丧失主动性。请明白告诉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写好写不好,责任都由你来承担。睡觉时间到,立马收摊洗洗睡。完不成,关我什么事?不要催,豁出去让老师惩罚几次吧。你真不管了,孩子就真的自己主动负责了。
后撤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明晰界限,让孩子产生内驱力。
话题二:孩子写作业问题一大堆,何故?
其实,常见的磨蹭,写字慢,反复擦,知识点没掌握,未必是孩子故意捣乱,很大可能是孩子不适应。
写字慢,是小肌肉群不够发达;写字计算笨拙,是孩子脑,手,眼之间发育尚不谐调;书写计算背诵等,都有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眼下孩子正处于刚上手的生疏阶段。
你看他慢吞吞蜗牛一样,实际上他累得手发麻,眼发黑。你嫌孩子写字狗爬一样,他已经是最大努力。算错了,也许是知识不扎实,正好帮孩子补补课。答错了,也许是劳累饥渴不在状态,那就休息调整一下。
孩子最薄弱的地方,正是需要家长关注的地方。孩子最狼狈的时刻,正是家长送温暖的时机。亲妈总是雪中送炭,后妈才雪上加霜。
话题三:好习惯没养成,早教时干嘛去了
早教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按时作息,玩具用过归位,有节制看电视,事前做好充分准备,做事过程专注,遇到难题请教,正确的握笔姿势和眼书距离等……
如果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幼升小后水到渠成,云淡风轻。如果良好的习惯没养成,进了学校再去补早教时期的功课,一系列的不适应,不跟趟,就会像绊马索一样,困住孩子寸步难行。
与其为孩子的毛病置气,莫如找准问题,从习惯养成和读写训练方面做功课。劳累一时,换来顺畅一世。
话题四:家长应该秉持什么心态?
假如不把陪孩子写作业看做苦役,而是当成高质量陪伴孩子,密切亲子关系,培养优质后代的难得机会,家长的心态是否会平和快乐一点呢?
孩子与你亲密相处的机会也就这几年。感谢老师,让你面对难度系数极大的作业,从容不迫展示自己美术,文字,朗诵方面的功底,与孩子亲密互动。明明可以帅呆酷毙圈粉,却因浮躁焦虑减分。明明知性优雅,却压不住情绪一副市井泼皮样。一把好牌就这样生生打烂,多不划算。
在孩子由小娇儿转型学生的初始阶段,双亲陪一会,帮一把,鼓励一下,与孩子共享进步的喜悦,化解挫败的沮丧。这情景会深深印在孩子脑海中,温暖一生。
话题五:家长以怎样的姿态陪写作业。
家长聚精会神读书写字的身影和对知识谦恭敬畏的态度,是最好的示范;对孩子情绪心理的及时关怀调适,是最真诚的情感哺育;对孩子提问的耐心解答和巧妙生发,是对孩子的心理支持;帮孩子坚定信心,养成习惯,涵养人格,是对孩子最庄严的心灵加持。
一个“陪”字明确写尽了对孩子的无限深情:你寒窗苦读不孤单,我会一直陪着你。
而不是稚嫩笨拙不被理解,疲惫劳苦不被体恤,困惑无助不获支持。一旦不如家长的意,即刻招致数落羞辱甚至打骂。这样的情感虐待,导致孩子轻则拖延懈怠,重则逆反对抗,甚至出现南通女孩的悲剧。
也许很多家长不以为然,我有那么不堪吗?
我们不妨做个小实验:
孩子写作业开始直至结束,全程录音,事后自己听一遍。
你会汗出如浆,羞愧无比。
要不,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