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ly | 文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也是一个焦虑的时代,同时,还是一个复杂的时代。但愿处于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能够活得通透,活得明白,做一个复杂时代的明白人。
01
重新认识自己
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是真正的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或者说,甚至并不认识自己。
之所以会感到迷茫、焦虑等,其本质上也都是认知能力的匮乏。
成功=认知x方法x行动。由以上公式得出,认知是我们最先考虑、解决并提高的一个关键成功指标。所以,我们要提高认知力,就要先有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只有清晰地认识自我,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在别人眼中或别人评价中真实的样子。02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骗你
看清自己有多难
我们习惯、喜欢看到一个理想中更加完美的自己。所以,可能会拼命地塑造和勾勒自己满意和别人羡慕的画像。
比如,会把自己较为完美的一面竭力展示出来,或者为了想要得到别人的高度认可和评价而展现不太真实的自己的一面。
但有时,也会因为无意间赤裸裸地显露,会让我们出现自我认识偏差,甚至去怀疑眼前这个活生生的自己。
也许,这个时候是真的让你遇到了尴尬的局面,或者直戳现实和痛点的境地。
就像一位傲娇多姿的美女去逛街买衣服,钟意并且试穿了好多件衣服。站在试衣镜面前,瞬间被自己美得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于是就一口气买了好几件名牌衣。
但惨的是,到了结账处却发现自己的余额不足,可能她当时会脸红到、尴尬到、无助到直接钻地缝里去……
正式自己、审视自己,都会让我们用一种切片思维低纬度地去评价自己。
所以,我们会经常觉得自己的性格是多重型,情绪是多样型,行为多变型…
每个人都有证实偏差
证实偏差,简单来讲就是大脑顽固,即脑中事先形成一个预设(先入为主)在执行中会无意偏离事实。
其实本质也只是大脑骗人的方式。(被强化自我意识的结果)
大脑骗人的方式存在多样化,未经科学方法验证,我们会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被真相所蒙蔽眼界,而出现“自欺欺人”的荒诞现象。
如果不能真实的认清自己,我们会一直往偏离真实的方向去努力创造所谓完美的另一个自己。
但这时,已不再是“越努力,越幸运”了,而是,"越努力,越迷失自我”。
记忆不靠谱
"冰山理论"可以更加形象的比喻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潜意识的力量是远远大于意识的力量。
那么我们人的记忆,包括一些行为习惯基本都是受潜意识来控制的。
所以有些事情我们会用惯性思维去考虑,就像大家小时候的记忆永远都是印象深刻,刻骨铭心,你会不禁把它定格在那个时代里的一个美好。
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对过去的一些具体的经历、事情等,已经变得逐渐模糊了。
然而我们人的记忆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走势,它会随着你的成长、经验和阅历,而不断的进行过滤改造和翻新,从而产生新的记忆和故事。
03
别装,千万别装
不懂装懂
中学时代的我们背诵的《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早已向我们阐述了这个简单的道理即“切勿不懂装懂”。
学习无止境,知识无边界。我们的知识宝库永远只能是沧海一粟,没有谁能够掌握全面的知识。(全能型人才)
况且,知识也会随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而进行动态地更迭、翻新。因为你是在不断地成长,而你的眼界和格局也在不断地扩大。
所以你的认知力和你的知识体系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拓展深挖。
不懂装懂,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它又分为两类:非刻意和刻意。前者知识浅显,不懂装懂就是自我认知的巨大缺陷,因为他直接定义为自己不知道去还装懂。对自己过于自信,当然也可能是受其他人的影响和误导。
而后者情况稍微好一点。至少在认知层面是没有太大的缺陷,因为他知道自己其实是不懂的,但这个不懂的事情或知识也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学习和修炼慢慢搞懂的。认清真实的自己我们很多人往往通过其他人的评价而来认识自己,这其实是太浅层面的认识,而且还会让我们有一种过度自信的倾向。
我们会为了获得别人更好的认可和评价,而利用这些评价反向塑造大脑对自己的印象,再去创造一个理想中看似完美,但实际上却比较虚幻的自己。要想摆脱这种行为,首先要意识到不靠“装”来提升自我真实价值。因为,你装的越厉害,尴尬、出糗的概率就越大。“不不识庐山真面目”会,让你最后付出惨烈的代价。
04
道理我都懂,只是懒?
我们经常会说:“道理我都懂,只是懒,或者,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这句话理解成懒的人,也大部分都是在认知层面出现的一些偏差,或者是说认知不够。如果你真的是懂道理,按照道理所说的方法去实践,愿意学习,也能够看到它的附带价值,想要强烈的得到它,那你又怎么不去做呢。归根结底,你不做的原因只有三个 :1.道理你并非真的懂。
2.你不觉得做了会有结果,也看不到它背后附带的一些价值。
3.结果不足够吸引你。或者说,你并没有强烈的渴望想要得到它。
之所以承认自己懒,也大都是拿懒当借口,本质上也都是认知能力受限制。告别懒惰的四大建议:1.学会分解任务:把长期目标或任务,进行短期目标的分解。
就像制定读书目标一样,把一年定的读多少本书?把它具体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具体应该读多少量。这样就会比较容易达成,而且是很轻松的达成。
2.延伸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 :设置惩罚制度。
3.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心理学上讲,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
可以利用,聚焦的方法进行主题式的学习,把时间分配均匀、合理利用。
4.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对于我们达成目标,激励机制是特别重要的。
因为不逼一下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所以我们需要刺激,我们需要动力。
机会与运气
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其实是很赞同这句话的。
但是我觉得这句话也并不完全正确,需要再加一个前提条件即他要敢于把握尝试并且抓住。
否则,等你真正准备好了,机会也就没了。
像文中作者所写到的需要一个开启的条件,那么这个开启的条件,也就是他的准备。否则机会来临时,凭什么会留给你?就算是留给你,你是否能够真正利用?这些都要建立在条件之上。
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处处都是机会。之所以你还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那只能说有好多的机会你都把握不住,因为你暂时还没有开启他的条件。
当然,如果你具备了开启机会的条件,虽然这次没有派上用场,但是未来一定会有匹配机会的。当你学会不断积累,不断做准备,勇往直前时。你就会有更大的可能和概率,去接触更多的机会。
既而再通过不同条件的排列组合,相互叠加,一定能够发挥出它巨大的威力,并且打开你人生的另一片天地。
05
先做起来
”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是每个人都要摒弃的。做任何事情,只要不去行动,就一定没有结果。
哪怕认知再高,方法再多,都是一堆概念,都会只有输入没有输出。
所以一定要尝试着去做、去试错,然后在做的过程中,让自己慢慢的成长、变得很好。承认势力承认是你会让我们看到更加真实的自己。
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每个人本就是生而势利的。
就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这个人对你没有利用的价值,那你肯定不愿意去跟他进行过多的交流和交往。正确获取好人缘
大家都想要跟正能量的、优秀的人去交往。当然,这类的人也都具有一个特点,就是人缘比较好。好人缘也有两种分类:1.资产性人缘:他的级别特别高。
就像你处于金字塔塔顶的人,他的个人能力和附带的一些资源价值都特别的大。
这种人可能是他的能量级别不是特别的高。
但是他能给他人提供即时性的正面反馈和帮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老好人。
如果用”性格色彩”来解释的话,这类的人就相当于是绿色性格的人群,追求和平,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并给予帮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就是价值的等值交换。所以我们往往都会去向那些专业第一,小领域的专家去靠近,向那些比我们厉害优秀的人靠近。
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他的价值以及它背后附带的资源价值。
与人交往一般分为三个级别:1.比自己厉害的人
2.跟自己平等级的人
3.不如自己的人
资产性人缘也基本上都是属于第一类,或者说少些第二类。而劳动性人缘大都是第二类或第三类。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不会再感叹:为什么自己总是会怀才不遇?为什么世界如此之大,但竟然找不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为什么我道理都懂,却依然过不好此生?……
写到最后:
最近在参加怀左共读《认知突围》,很感谢学长组织的本次精品分享读书会。让我更深入地去读书并收获知识,创造价值,并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很开心,感恩遇见,感谢结缘!
每章节都读了好多遍,遵循以下七遍学习法:
第一遍:自己先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和认知。(因为只有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工作)
第二遍:把自己第一遍没看懂的再细看一遍。(这样自己就把基本功做好了)
第三遍:还是有不懂的地方,再听学长的音频讲解。(到了第三步,基本都能理解了)。
第四遍:开始画思维导图,整理框架,再梳理知识内容。
第五遍:开始写完整的读书笔记,让自己对这章的内容更加深入了解,再次提升认知力。
第六遍:把自己感悟心得分享出去,同时,也去看看其他小伙伴们的分享(因为每个人理解问题的角度都不一样,这样我会更加全面的去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
第七遍:读完这本书后,我要再次提炼价值,录成音频和视频,音频已完毕,视频正在准备期间,另外就是写书评和文章等。(本篇文章也是对于第一章学习写的一篇文章。)
我是Molly(茉莉),每天都在一点一滴地进步,希望你也一样,我们一起成长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