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的某一个深夜,我独自在西城白广路上晃荡,从北口到南口,又从南口回到北口,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遍。
白广路上有一家建于1955年的老电影院,掩映在杨树茂盛的绿荫下,漏出的部分建筑外立面,在昏黄路灯下显得灰暗、老旧。
那段时间正在上映一部热门小说改编的爱情片,门口放了巨幅海报,女主盘亮条顺,男主气质非凡,那是浓重的夜色都掩盖不住的光鲜耀眼。
午夜场即将开始,我在门口驻足,看着一拨又一拨的情侣陆续进场。最后,我买了一张角落的票,混在成双成对的人群中间,看了半部电影。
电影只看了一半,我就知道这不是我期待的爱情。我喜欢你,你恰好也喜欢我,那么我们在一起吧,从此男神和女神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种童话,现在的小学生都不信了吧。
凌晨回到住处,辗转无眠,还是翻了一部老片子来看,同样是小说改编作品,2011年上映的《One Day》,电影故事始于1988年的7月15日,艾玛(安妮·海瑟薇饰)和德克斯特(吉姆·斯特吉斯饰)在毕业狂欢夜相识,德克斯特送艾玛回家预备度过一个激情之夜,结果因艾玛的种种脱线行为,炮友没做成变成了朋友,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们几乎每年都会在毕业纪念日这天相聚,影片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的7月15日组成。
这片的剧情简介写起来真痛苦,因为就像大家批评的那样,实在是没多少剧情可聊。类型虽是喜闻乐见的爱情片,叙事手法却非典型,很多观众就不买账了。
不买账也可以理解,毕竟,真爱这东西,跟上帝一样,人们都是只听过没见过。
就像电影里的德克斯特,靠一张脸游戏人间的风流公子,明明心里喜欢,却对艾玛说,“你和我想要的不一样,我觉得我还没准备好,但是我们可以做假期伴侣,不用负责。”
听到这,估计大部分观众都想对男主呼一巴掌,并骂一句“渣男,滚“。艾玛帮你们做了,她把德克斯特的头按进水里,等他挣扎起来,艾玛说的却是,“德克斯特,这就是问题所在,你怕我会在意。”你看,这就很好地说明了为什么艾玛是女主,我们只是观众。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对痛苦有很强的适应性,痛苦的适应期在三个月左右。
通俗点讲,如果你失恋被甩,你深切感受到亲密关系骤然割裂的痛苦,你觉得自己再也承受不了爱情的伤害,但是,这种痛苦会在三个月内慢慢消失,不久,你又可以对路边的帅小哥评头品足了。
所以,我们不要夸大痛苦感,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
禅语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童话里的幸福请归童话,不要归爱情,同样,现实感情里有痛苦,你也不能说人家那不是爱情。
艾玛一次次的得不到德克斯特回应时,她痛苦吗?当然,不痛苦她说不出这句话,“我爱你,德克斯特,很爱,只是我不能那样喜欢你了。”
然而,痛苦也并不能让你忘记一个人,艾玛发现还是放不下。所以,2003年7月15日,当德克斯特一身风霜落魄地来到巴黎时,艾玛义无反顾地奔向了他。
德克斯特是浮在空中的云,轻飘飘却没有根基;艾玛却是从泥泞里生长起来的乔木,她把自己修炼成了能触到云的参天大树,甚至,当云坠落的时候,她茂盛的树冠已经能接住他了。
你是不是又要问,这样做有意义吗,付出那么多值不值得?
我发觉现在的人特别喜欢问值得,这份工作那么累拿的工资值得吗,这个爱好又不挣钱又没有逼格花那么多时间值得吗,这个人好像不够帅也没那么优秀值得吗。
人生际遇,变换无端。连爱情这项最情绪化的体验,你都恨不得拿尺子一寸一寸量好了才开始,我只能说,你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你丈量别人,别人也在打量你,某一天你发现伴侣腰围粗了几公分,你是要拿刀削了这坨肉呢,还是一拍两散再换个人量一量。
影片的最后,男二对德克斯特说,“她把你变成了好人,反过来,你也让她那么幸福。”
爱情的角逐从来都不是好与坏的较量,而是只有我知道:你享受的狂欢并不会陪你到老,但我会。
白广路的杨树已经掉光了叶子又长出了新芽,老电影院的新海报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希望你的爱情还是初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