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读书笔记

《别人怎么对你,都是你教的》

❤️假如一件事,100分是满分,一般情况下做到90分已经很不错了。可是,作为父母、伴侣、领导、朋友,我们是习惯看到对方已经做到的90分呢?还是把焦点放在对方没做到的10分呢?显然是后者。

❤️每个人都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当你去批评和指责对方做得不够的10%时,他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向你呈现他已经做到了的90%,于是,争吵就会因此而起。其实,争吵的双方都是对的,只是因为双方所站的角度不同,关注的焦点不一样而已。

❤️当你把焦点放在对方暂时做得不够的地方时,你无形中已经把他放在了“错”的位置,这自然就触发了他的防御机制,他的心门也就因此而关闭了。当一个人的心门都关闭了,你要如何与他沟通?所以,究竟是对方无法沟通?还是你让对方变得无法沟通的呢?

❤️没有无法沟通的人,只是你暂时没找到与他沟通的方法而已。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沟通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首先要去看到对方已经做到的部分,然后可以与对方一起探讨如何做得更好。把他先放在对的位置,再告诉他还可以做得更好。

❤️没有难以沟通的人,只是我们全盘否定了对方,导致对方启动了防御机制,阻断了双方的沟通。只要你看见对方已经做得好的地方,把对方放在对的位置,让他信任你,感觉放松又安全,他自然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无论是沟通、谈判,还是与人相处,道理都一样。

❤️带着一分诚意、几分觉察和些许技巧,你就能轻松、智慧地与他人沟通。当一切观点建立在“我懂你”的基础上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而微笑。

❤️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指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质,不要无端猜测、不要期望、不要武断也不要偏见。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当孩子问你问题时,他一定自己事先思考过,只是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确定。这个时候,你可以反问他:“你说呢?”

当他有了一个答案之后,你再问他:“还有呢?”

当他有了两个答案之后,你再问他:“除了你刚才所说的,还有呢?”

直到他说“没有了”,你还可以问他:“假如有的话,是什么呢?”

当你能够与孩子这样对话,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养成一种开放式思维习惯,他的内在会形成这样一种信念:“凡事都有3个以上的解决方案”“一切皆有可能”“方法总是有的,只是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罢了”……

这个方法不光对孩子有效,对成人一样有效。

❤️我们往往会用有限的认知去解读无限的世界,将自己的一生局限在一个无形的囚笼中而全然不知。只是,自己限制自己也就罢了,何苦再去伤害孩子?作为父母,有时候连自己怎么抵达彼岸都不自知,又怎么能去操控、安排孩子的人生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