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也会通过写作、聊天、培训等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当遇到观点不一的场景时,争论也就因此而展开。表面上看,人们是在争论观点的对错,实际上是在「捍卫我是对的」这种感觉。
实际上,每个人的观点,往往都不是自己原创的,而是看到了别人的观点,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就把这些观点直接拿过来,简单加工后,就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即便某个观点是自己原创的,可是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人,也一定有人会秉承相同或类似的观点。也就是说,观点是不是原创并不重要,稀缺程度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观点能不能促成实实在在的改变,让自己的处境变得更好。
所以,在观点之争上,「捍卫我是对的」这种感觉,并不是明智之举。看清对方观点的产生路径,并推测出产生这种观点的真因,拓展自己的格局视野,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比如,天鹅是白的,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共识。可是,当白天鹅中出现了一只黑天鹅时,黑天鹅这条信息就会跟原有的共识发生激烈的碰撞,不同的利益者为了捍卫自身的利益,就有可能阻止「世界上有黑天鹅」这条信息的扩散。处在不同的环境下,接受的信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这些不同的环境,包括原生家庭、制度文化、成长经历等等,这些环境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留下极深的烙印。于是,各种各样的不同观点也就由此而来。观点的碰撞即会带来创新,也会带来摩擦。这个世界的生生不息,也就因此而来。
如果利用极限思想,假设全世界在某件事上只有一个观点,不允许其他观点的出现,更不允许讨论,这件事也就失去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死能量,强烈的压抑感会让人喘不过气来,憋得慌。
所以,遇到观点不同的现象时,不要试图去说服并改变对方。把自己的观点强行套在对方身上,只会破坏关系。
如果反过来,对方把观点强加在自己身上时,笑而不语,站在更高维度看清这种观点的来龙去脉,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气度」,更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稳赚不赔。在气度与视野面前,自己说什么,反而不重要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如「看透不说透,继续做朋友」。把捍卫自己是对的这个「表」留给对方,把自己看清真相的「里」留给自己。
这种思考方式,会让你活出「豁达感」。不盲目追求别人的观点,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可以在多元的观点中自由游走,从骨子里散发出「海纳百川的洒脱」,或许,这才是真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