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朋友圈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位朋友最近非常活跃的动态:凌晨四点,他已经起床读书,晚上十二点,他还在听课做笔记……忍不住问他:“你休息的时间够吗?看你朋友圈的动态,春节回来整个跟打了鸡血似的停不下来……”
“是的,我根本不敢停下来呀!春节回老家,同学聚会,看着大家一个一个都那么厉害。可我呢?再不努力我真的来不及了……”
想起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一书中提到的,这是一种对于时间的焦虑和恐惧,生怕来不及,没有时间完成目标,没有办法成功。我继续问:“那你喜欢你现在的状态吗?”
他停了一会,就在我准备关上微信的时候,他打来大段的文字:“说实话,我讨厌我现在这个样子。你看起来我很努力,其实根本不是。一开始我逼着自己四点起床,可现在我是晚上根本睡不着。我看书听课,其实讲的究竟是什么我根本不知道。我控住不了我自己,我害怕,我怕我比不上别人,我怕我不能升职,我怕我挣不到钱,我怕同学们笑话我……”
我的心没来由的沉重起来,他的焦虑,不止时间,更多的来自环境的压力,来自他对成功,对获得认同的渴望。突然想到之前听说的一件事:年轻的单身母亲独自抚养孩子,照顾父母,经济的不宽裕让她一直处于焦虑之中。当她自己被确诊为癌症的时候,她不知道如果自己死了,孩子和父母究竟要怎样过活。最后,走投无路的她选择了带着孩子自杀……
看起来,这位母亲的自杀和我的朋友并不是同一类问题,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有着很深的焦虑感。不止他们俩,现代人常常都生活在焦虑之中,据说因为高房价,因为高失业率,因为激烈的竞争……
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严重程度和客观事件或处境明显不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时,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就会诊断为焦虑症。
美国著名影片《汉娜姐妹》中,有一段关于焦虑症状的精彩描写:一位医生发现米基大脑中有一块异常的斑点,于是建议他做一次CAT扫描。他从诊所里走出来,双手插在衣兜里自言自语:“好吧,镇静点,我不会有事的,别慌。”
但在下一个情节里他便叫喊着:“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知道。我的肺上有斑点,我的脑袋里有瘤子,像篮球那么大!”
看起来有点神经质,但却是焦虑症的典型症状。焦虑是一种由于内心冲突而产生的不愉快的状态。焦虑不仅仅是害怕,而且是出于对于不确定的恐惧以及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害怕。
很多母亲都会为孩子担惊受怕,有时候这种焦虑的心情甚至会失控。只要孩子晚回家一会,她们就会觉得大祸临头,在头脑里设想着一幕幕场景:是发生了交通事故,还是遇上了坏人?如果深夜电话响了,或者听到警报声,她们同样会惊慌失措,这样的焦虑会导致心跳加快,呼吸困难。
更极端的例子来自契诃夫的小说《小公务员之死》:一名小公务员竟在一名大官的呵斥声中被"吓死",罪魁祸首其实还是来自于小公务员的焦虑情绪。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焦虑这种情绪简直罪大恶极?其实不然,Gebsattel的话很有道理: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
试想一个人若是活得过于轻松,凡事都不在乎,不思进取,他就很有可能失去重要的机遇,时间长了,会积攒很多问题。而且,无忧无虑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安全感。这种人在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时候可能丝毫不会考虑个人的安全,签合同时可能并不细看里面的条款,也可能并不进行例行的身体检查,因为他们注意不到生活中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说是一种优势。比如:
警觉:神经敏感的人常常会密切注意人、事和形势的发展,预想未来可能出现的不测,或者是考虑多种行动方案,不给偶然事件留下机会。这样的警惕性有助于将注意力聚焦在工作质量上,这样的人也会很重视身体健康。
有备无患:比如考试,科学实验已经证明适度的焦虑有助于考试的发挥。事实上正是因为焦虑的存在,才会促使人进行更多的准备。我的一位演讲老师说有时在演讲前会感到非常的担心,而在演讲开始之后,这种焦虑的心态会变成巨大的能量。
观察力:爱焦虑的人天生观察力强。因为他们对周边事物十分敏感,这样的人能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微妙变化。在某些行业,比如科研、法律、艺术、摄影等,非常需要这种能力。
但如果焦虑感走到另一个极端,便会整天忧心忡忡,这绝对是问题。这样的人会自寻烦恼,遇事就着急,这种心态也会让人处于一种惊魂不定的状态,甚至引发抑郁症状和极端行为,比如之前提到的那位单身妈妈。
静心想一想,你的焦虑心态是否已经影响到了你的正常生活?如果是这样,说明你可能需要一些改变了。
1.试着进行呼吸练习。这是心理咨询师常常会用到的一种放松训练。
首先,找一个安静的房间,关上门,以确保自己不会被打扰。坐下来,可以是直接坐在地板上,也可以坐在凳子上,双腿自然垂直,全身放松,让身体获得支撑。
闭上眼睛,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将你的心安静下来,清空大脑。
将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让自己听见呼吸的声音。感受你自己的呼吸是平缓还是断断续续的,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然后进行调整。
注意先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气,然后用鼻子吸气,吸气时空气进入腹部,感觉肚子像充了气的气球一样隆起,呼气,肚子里的气被放空,保持呼气的时间比吸气的时间长。同时头脑中想象,你所有的不快、烦恼、压力都随着每一次的呼气慢慢地呼出了。
这样的反复练习,有助于帮助全身肌肉进行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克服焦虑感。
2.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烦恼
每天花在担心上的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选择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来想心烦的事,其他时间就不要想了。
一整天中,除了你选择的特定时间段可以想心烦的事情,其他时间就不要瞎操心了。当你开始出现焦虑情绪时,告诉自己要等到你选定的“忧虑时间”才能去想。
把你担忧的事情写下来。与其让烦心事一直萦绕在你脑海里挥之不去,不如把它们写在你的“忧虑日志”里,每天写5-10分钟。书写可以帮助你宣泄焦虑,找出焦虑的原因。
写一张清单记录值得担心的事。一旦有什么事情使你担心,你就把它列到一张清单上。你可以在“忧虑时间”拿出来看看,或者在做心理咨询时交给医生,也可以在和朋友喝咖啡时和他们分享。
不要刻意去控制焦虑。试着去放弃对你不能控制的事情的控制,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这样做或许可以减轻你的焦虑。
3.正念
正念是一种起源于佛教冥想的技巧。它在冷静焦虑和集中注意力方面尤其有效。我们花费我们大部分的时间去担心未来或者是为昨日烦恼,以至于我们忘了去享受现在。于是正念出现了,它鼓励我们关注现在而不允许我们的头脑被一些没有帮助的想法困扰。
坐在或躺在某个舒适的地方,然后开始扫描你身体的每一部分,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个你感受到的物质感官上。从你的脚趾开始,到你的腿,你的胃,你的胸,你的肩膀,你的脖子和你的头,温柔地放松每一个你注意到的绷紧的地方。以一个长长的深深的呼吸作为结束。
注意:通过关注身体某一部位的感受来训练专注力比从一开始就关注自己的思维要更加容易。
当你在早上做准备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每一样你在做的事情上面,而不是担心在这天将会有什么来临。当你在洗澡的时候,注意水的声音,感受它清洗你身体的感觉。享受被清洗干净的感觉。当你在刷牙的时候,吧你全部的注意力放到这上面。当你在穿衣服,做早餐的时候,也同样。
每天早上确保你会用5到10分钟安静深思。看出窗外,听听你听到的声音,就能意识到在你周围的一切。意识到静止不动,享受你内心的安静。
4.观察自我
当焦虑感上升的时候,静静地坐下来观察自我:焦虑来源于何处?是因为目前的情境已经超出了你的控制和想象吗?有人这么回答我:“感觉自己无法掌控当下的情境。”这其实意味着,你的内心有某种渴望和欲求,想去控制当下的情境,想让当下的情境,按照自己的意志,自己当下的需要来运行。
再从深层次看,缺乏安全感、掌控力的焦虑,其实与我们生命内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有关。试着与自我对话,看看内心的渴望是什么,应该如何去满足自己的内在小孩。
还有一种情况,焦虑来自于内心的不合理信念。比如我的那个朋友,他的焦虑正是来自于他的观念:“朋友们都那么成功了,所以我不能允许自己比别人差,我也必须成功。”事实上,每个人擅长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些比较本身就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每个人对成功的解读和定义也是不同的。
因此,通过观察自我,找到内心导致焦虑的不合理信念并加以修正,也是改变焦虑的一个好方法。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承受了来自各个方面日益增大的压力。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你要学着正面的、积极的考虑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最糟糕的事情会是什么?如果真的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能不能逃生?答案通常是肯定的,你能够幸免于难。接下来就是考虑事情的细节。人在生活中遇到挑战时往往会奋起应对,这样的经历会让人变得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