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孩子奶奶要带女儿去上美术课,出门前,我叮嘱女儿,记得我们昨天的约定,不让奶奶买礼物,因为妈妈昨天已经买好了礼物。女儿一听脸夸了下来,看来她还是打算让奶奶买。
我的脸也夸了下来,毕竟我们昨天谈了那么长时间,睡了一觉就变卦了。我已经在发火的边缘了,奶奶看我跟女儿的脸色都不好,就出来打圆场,说奶奶给买,没事的。为了维持我的权威,我说零食好吃的可以随便买,但是玩具坚决不行,如果你让奶奶了,我们昨天谈好的就取消,没有双倍零花钱,也没有每周完成学习任务的奖励了。
女儿也跟我赌气的说,好,我不要了,我就让奶奶今天给我买玩具。然后拉着奶奶就出门了。
我叹了口气,为了女儿找奶奶要钱买玩具的事情,我进行了两天的沟通,最后以失败告终。还是输给了孩子对即时满足的需求。
我在脑中复盘这两天天跟孩子沟通的细节,
1.双方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买一个玩具,其实孩子并没有想好要买什么,只是被商场里面领浪满满的玩具吸引,想要在现场买一个。
我的需求:希望孩子明白,商场里面的玩具,同样的玩具,要比外面的贵许多,我们可以到网上买。
孩子想要的是在现场买东西的感受,而我在意的是商品的实用价值。
2.我采取过的措施:
我曾经尝试跟孩子沟通,可以买一个,只买一次,以后不买了,孩子当时答应了,管用了几次,后面路过这家商店的时候还是想进去。
3.我的担忧,我觉察到对于这个主题的沟通,我已经很疲惫了,耐心越来越难维持,在发脾气的边缘。还有就是每次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我都试图用我的技巧,说服孩子,我说的越来越多,孩子的反馈越来越少。今天这样的事情肯定还会发生,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才是正向的。
4.行动方案:我准备找几个比较擅长亲子沟通的老师请教一下,再找一些相关书籍看看,当然是有私心的,想多找几个拆页,多出几个A1.
中午孩子回来以后,跟我说,妈妈我没有让奶奶买玩具,你说的,我可以买零食。听了孩子的话,我知道其实我的话她是听进去了,她也在努力克制自己的即时满足。我没有再过多的说教,直接跟她说,那妈妈之前答应你的零花钱和玩具还是照旧,不变。女儿松了一口气。
与孩子沟通之路不会是一顺到底,往往是前进了三步,第二天又退回了两步,是挺让人沮丧的,但是至少还前进了一步不是么。想想当年的自己可能还不如孩子。父母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跟孩子一起进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