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三观:
卖血贯穿了许三观的一生。
没记错的话,许三观一共卖了12次血。第一次懵懵懂懂,跟着啊方和根龙去卖了血。用了卖血的钱娶了许玉兰。
第二次是因为一乐闯了祸,家里都被搬空了,不得已去卖了血。
第三次是为了自己喜欢的女人,不是她的老婆玉兰,而是自己心仪的女人。
第四次是因为闹饥荒,不忍心三个孩子挨饿,又去卖了血。
第五次是心疼下乡回来的儿子,又去卖了血。
第六次是为了招待二乐的队长,那个说喝酒即使喝死,也要喝的人。
第七次,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第十二次都是为了凑钱给一乐看病。
从许三观献血的一生来看,他从一个懵懂的男孩蜕变成了一个懂得为家庭付出的男人。
许玉兰&许三观
一开始许玉兰看上的不是许三观,后来许三观"买通"了玉兰她爹,就把她嫁给了他。可以看出那个年代女人对于婚姻没有选择权。即使这样许玉兰还是为许三观生儿育女,尽职尽责。夫妻两人有打过有闹过,可是到了紧要关头还是会互相依靠。许玉兰被批斗的时候,送饭给许玉兰的是许三观。许三观年老想吃猪肝黄酒的时候,是许玉兰陪着他。
他们的爱情不像我们现在所经历的那样。他们没有恋爱。男方喜欢了,就上门提亲,女方即使不乐意也没有办法。然后就开始生儿育女,照顾家庭。似乎社会给女人下了一个魔咒,即使不爱,即使没有感情,也会为家庭付出。
孩子&父母
中国式的父母就是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即使生命。可是有时我们孩子却把面子看得更重要。许玉兰被批斗的时候,三个孩子嫌丢人,都不愿意给许玉兰送饭。许三观年老想吃猪肝在街上大哭的时候,三个孩子也嫌弃丢人。
父母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可是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却差强人意。也许在对待孩子教育的时候,作为父母不应该只是单方面为孩子付出,更应该教育孩子感恩,教育孩子负责。
一乐&许三观
心疼一乐,因为他有一个排斥他的爹。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一乐得有多糟心。有段时间他亲爹不认他,许三观也不认他。去吃面唯独不带上他。这样的对待让我心疼。好在后面两人和好如初,许三观为了救一乐连自己的命都能霍出去,有时候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时间处出来的感情什么都能化解所有。
卖血
农村认为卖血代表着身体好,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城里人认为卖血会要人命,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可见得处于不同阶层看待事物也是不一样的。
每次买完血,许三观都要吃上一盆猪肝和二两黄酒。等他遇见来喜和来顺的时候他就把他所认知的卖血也告诉他们,包括卖血前要喝水卖血后要吃猪肝和喝黄酒。
在这里不探讨卖血前的行为和卖血后的行为正不正确。我在这里看到的是一种思维。中国有些文化是口口相传得以继承。在这里不扯文化那么远。就说人的见识和思维。我们总会把我们所认知的告诉他人。然后第二个人就会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就会传给第四个人。没有思考自己说的是否是对的,没有思考别人说的是否是对的,这是很可怕的一种现象。理性思考不盲从更能帮助一个人更好沟通更好生活。这也是我们需要一直学习一直深度思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