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接待来访的家长。时常听到话是:
“孩子大了,现在不怎么听我的了。”
“虽然不听我的,但是却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话抵我们说10句,请老师多多点拨点拨他”
“要说小时候检查作业,还能辅导辅导,现在他的作业我们都看不懂了,孩子也不愿意让我们看。”
从以上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们的苦恼是普遍性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了代沟。家长逐渐失去在孩子面前的权威。
如何赢得孩子的心?我们说,当孩子小的时候,要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当孩子大的时候,要站起来和他对话。
一.“蹲下来”式教育
我们去超市买东西时,会发现,玩具一类的东西,往往会放在收银处,比较受欢迎的玩具,会放在较低的架子上。我们说,营销学比家长还要懂孩子。因为想提高销售业绩,就必然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作为家长,亦应如此。蹲下来,顺着孩子的视线,看他所看,循着视线回溯心理和情感,想他所想。这样,才能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曾经看到过一张图片,觉得很有意思,深入的想一想,看懂了这张图片,才渐渐明白教育的真谛啊:只有当我们蹲下来时,我们才能看到彼此真正的笑容,当我们俯视孩子,用大人的权威和需求去压制孩子时,孩子看到的只能是我们狰狞的面目。
二.“站起来”式教育
亲子关系容易出现矛盾,往往在孩子长大之后,因为孩子拥有了自我意识,和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因而渐渐和家长产生了代沟和距离。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应该慢慢的站起来,进行友好而平等的对话。
非暴力沟通
在我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曾经谈到有一本书:《父母的沟通效能训练》。这本书将有效的沟通整理为三个点:接纳性语言,“我-信息”,摒弃输赢思维。(请参看我之前的文章:高中,我和父母不说话;大学四年,我却给母亲打了将近3000个电话)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三个误区:
1.伪装真实的情感,带有抱怨的付出
2.带有评价的拒绝
3.把解决某一个问题变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输赢对抗
家长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早已摸清了家长的脾气和性格,所以,在孩子面前,尽量的表现真实的自己。厘清孩子和自己的问题区块,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向你倾诉时,要与之产生共情,理解并且接纳孩子。当孩子出现了问题,家长不能及时解决,或者孩子的问题给家长带来困扰的时候,要学会用“我-信息”代替“你-信息”,陈述孩子给自己带来的麻烦,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最后,摒弃输赢思维,求同存异,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定中来,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非与孩子争个输赢对错。
情感独立
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不属于你,你是无比稳定的弓,而他是那一路飞翔的箭。——纪伯伦
亲子关系的本质在于你把孩子看成什么?孩子不是一个物品,我们不拥有对孩子的所属权。孩子在成熟之前,我们抚养他,保护他,教育他,最终还是要帮助他学习独立,从容不迫的应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所以,当孩子逐渐长大,形成自我意识之后,赢得孩子的第一步,是学会放手,把他当成一个准成年人看待。鼓励他勇敢往前走,但依然在原地张开怀抱。
信任他,给他时间和空间。
尊重他做的决定并相信他能够承担责任
适时地放手,让他尝试挑战
接纳他,随时提供温暖的港湾
......
不断学习
最后,让自己拥有更加独立和富足的人生。
年前,班里的孩子来办公室看我,其中有一个孩子给我带了一本他家的家谱,和他父亲的早年在部队的照片,言语中,这个孩子满满的对他父亲的骄傲。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崇拜,上学之前,是崇拜父母,觉得父母无所不能,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是崇拜老师,老师说的话都是真理,上初中和高中后,是崇拜同伴。如何让青春期的少年尊敬自己,需要自己不断的成长。曾经有个小学生在作文里吐槽妈妈,只知道吃零食追电视剧。的确如此。我们说最好的婚姻状态,是夫妻两人势均力敌,共同成长。父母和孩子也是如此。父母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自我成长,学习新技能,热情的拥抱生活,从生活细节中,传递孩子正能量,让正面的自己,成为孩子的骄傲。
就算不是家财万贯,但是精神财富,将会伴随孩子一生。班里一个孩子说,她的外公80多岁了,但是每天坚持早上5点起床,去操场跑步打篮球,平时不抽烟不喝酒,读书看报写文章。虽然她现在偶尔回家,但是一说起她的外公,除了怀念之外,还有一份敬佩。
做好自己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安全和温暖的港湾。让孩子知道,父母并非停滞不前,也在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强大。不断成长的父母,才不会在思想和眼界上,尽量和孩子保持同步。就算不能同步,也能保持开放和接纳的姿态。
无论是蹲下去,还是站起来,都是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阶段性的调整教育和沟通方法,其本质,还是对孩子的爱与尊重。希望,我们都能够赢得孩子的爱和尊重,保持健康而愉悦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