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属于皮克斯的一周。
一方面,《寻梦环游记》的口碑和票房双双大放异彩,甚至有人喊出“预定明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断言。
与此同时,一项由皮克斯保持已久的纪录却被打破。
有这么一部电影,在烂番茄打破由《玩具总动员2》保持的163个全鲜纪录,成为烂番茄有史以来评价最高的电影。
这部了不起的电影,有一个不起眼的片名——
《伯德小姐》
Lady Bird
烂番茄178个全鲜,评分8.9。
IMDb8.4,Metacritic 惊人的94分。
今年主流院线影片只有诺兰的《敦刻尔克》可以与之媲美。
这实在太让人好奇了。
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能受到从上至下的集体青睐?
首先必须说,“伯德小姐”的译名不太准确。
这是英文片名“Lady Bird”的音译,“Bird”(伯德)是女主给自己起的名字,意译是“鸟小姐”。
“鸟小姐”克里斯汀(西尔莎·罗南 饰)是一名高三学生。
她(设定)长相平平、身材平平、成绩平平、家境也平平。
简单说,就是普通到无趣的那个女孩。
她住在萨克拉门托市。
该市虽贵为加州首府,但没有洛杉矶的声色犬马,没有旧金山的历史积淀,甚至没有圣地亚哥迷人的海岸线。
它庄严、朴实的背后,是一览无遗的乏味。
说白了,普通到无趣的那座城。
普通的主角,普通的背景,人与事,恰恰构成这部电影最重要的气质——亲切。
这是部完全平民视角的电影,它的每一寸光影都剪辑自我们的生活。
它就是我们的故事。
绝大多数的我们,生来平凡,但每一个人,都(曾)不甘平凡。
本片讲述的,就是克里斯汀在高三这一年中的琐事。
就像她不愿接受父母起的名字,给自己取名“鸟小姐”,并要求所有人这么称呼她。
这不就是年轻时的我们?
文艺如“明月清风”,装逼如“玉面飞龙”,我们试图通过网名,证明自己有多么与众不同。
鸟小姐染头发,装叛逆,最大的梦想,就是逃离故乡,去纽约,或者东海岸任意一个著名城市——至少是康涅狄格州这样盛产作家的文艺都会。
“鸟”的含义再直白不过了——
希望自己能像鸟一样,飞出囚禁的牢笼。
我恨加州
这不就是即将成年的我们。
抱怨,甚至嫌弃陪伴长大的家乡,觉得只有更大的世界,才配得上成年的抱负。
然而,现实不是一两个时髦的想法就能撬动的。
“鸟妈妈”(劳里·梅特卡夫饰,《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的妈妈)就对女儿想远走高飞强烈不满。
不止是陪伴,更实际的反对是,东海岸学费太贵了。
电影第一幕就为我们呈现了不可调和的分歧。
母女两人因为大学问题喋喋不休,在妈妈的数落中,鸟小姐解开安全带,跳车。
跳车夸张了点……
但,这不正是我们和父母争吵后,摔门而去的写照?
我们的反抗总是从亲人开始,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亲人不怕“得罪”。
为了你的观影感受,我不能透露更多。
仅以预告片这一段为例。
服装店,鸟小姐和妈妈又吵得不可开交了。
但当妈妈从货架取下一条裙子,两人瞬间忘记发火,认真地……讨论起衣服好不好看起来。
亲人的原谅不就是这么“无缘无故”。
《伯德小姐》的原剧本标题,《母亲与女儿》。
但电影又不止于亲情。
在一个半小时里,它全景而细腻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高中生温热的日常。
她烦恼的除了爱管教的家长,一定还有“怎么和想的不一样”的爱情与友谊。
下定决心和喜欢的男生发生关系,却发现两人对待性南辕北辙。
努力改变去成为“酷孩子”的朋友,却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融入那个圈子。
最后能安慰自己的,还是那个一起在宿舍懒洋洋葛优瘫、用薯条蘸番茄酱吃的普通伙伴。
亲情、爱情、友情。
《伯德小姐》用毫不花哨的笔触,把一个青春期少女微不足道的烦恼和确幸,刻画得活灵活现。
两个词形容这部电影,是真诚与纯粹。
真诚是不做作,不掺假。
纯粹是一箭穿心。
这或许就是178个全鲜评价的来由吧。
需要敲黑板的是——
这部“烂番茄史上最佳”,绝不是旷古烁今的大师作品。
相反,它气质非常年轻。
演员真是选对了。
一个个,年轻,会演戏。
饰演鸟小姐初恋男友的丹尼,是1996年生、未满21岁的卢卡斯·赫奇斯。
他曾凭《海边的曼彻斯特》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是一位潜力新星。
在不多的戏份里,卢卡斯恰如其分地演绎了一个阳光开朗、才华洋溢,但又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问题而脆弱的高中男孩。
另一位男友凯尔的扮演者,是1995年的蒂莫西·柴勒梅德。
不久前,他刚凭借同性电影《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男主,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最佳新人男演员。
《伯德小姐》中,他饰演的凯尔俊俏而阴郁,玩世不恭又故作深沉,完全就是那个我们讨厌又向往的高中校草。
最值得表扬还是女一号西尔莎·罗南。
1994年出生的她,14岁即获奥斯卡最佳女配提名,去年更是凭借《布鲁克林》获影后提名。
罗南的表演和电影一样有含蓄美。
整部电影,她几乎没有什么所谓演技爆发的时刻。但无论是和妈妈争吵的皱眉、与男神接吻后的大叫、跟老师意见不合那个想给又不敢直给的白眼。
你都难以拒绝。
如果你更细心,你会发现,整部电影里,西尔莎·罗南是素颜出镜,并且,父母都是爱尔兰移民的她彻底丢掉了家乡口音。
还有导演,1983年出生的格蕾塔·葛韦格。
《伯德小姐》是她导演生涯的处女作。
她不仅没有一般处子导演那种故作惊人的深刻(实则自恋),甚至展示出超年龄的洞察力。
许多人看完电影,会问《伯德小姐》是不是你的自传?
格蕾塔不止一次否认:电影的情节并没有在她生活中出现。
她只是笑着表示:我曾经跳出过妈妈的车,当然,车子是停着的。
西尔莎和格蕾塔在片场
但,如果不是对这个乏味至极的家乡爱得深沉,又如何能在镜头下,把一座城、一群人刻画得如此细致生动呢?
格蕾塔说:《伯德小姐》是一部关于“家”的电影。
家是什么?
家是一下子就走完的街道,家是整天唠叨的妈妈,家是你发誓要摆脱,但又始终拽在手里的生命线。
要我说——
一种安静的深情。
大片让你摆脱生活,闷片让你反思生活。
《伯德小姐》两者都不是。
它静默地呈现出一段不起眼的故事。
但你恰恰在这些琐事拼装的故事里,开始懂了,要珍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