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刚刚被公司解雇,在家中思考自己接下来的工作方向。闲来无事,邀请我们几个好友于家中一聚。
“最近怎么样啊?”我问。
“能怎么样啊,窝着呗。”好友懒洋洋地递给了我一个橙子。
“啥叫窝着啊?”我们几个一脸疑惑地看着他。
“就是天天在床上躺着,一睁眼一闭眼一个月就过去了。”
“那你这日子过得挺滋润啊!”一个人打趣地说道。
“哪儿啊,我心中还是充满了焦虑的,但是又不想自己平静的生活被打断。你们说,我这是不是有病了啊?在舒适区待的太久了,最近越来越感觉自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你们可得好好鞭策鞭策我啊!”说话间,只见他慢悠悠地拿出了手机,打开了外卖,选择了菜品,点击了提交订单的按钮。
我们几个相视一笑。
02
舒适区的说法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Noel Tichy,他将人们感知外部事物的心理投射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舒适区、学习区与恐慌区。而舒适区是让人们感觉最安全、无压力的地方。
虽说待在舒适区本身没有什么不对,更何况,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但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快的时代,容不得你不求思“变”。
你有没有想过,几年前售货员还是一个非常体面的工作,而现今,没有人会争着抢着当售货员了。
就在不久前,唐山市路桥收费站大姐的一席话火遍了整个网络:“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了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而81岁的“学霸奶奶”薛敏修作为她的“反面教材”蹿红网络,她用四年的时间完成了本科课程的修习,拿到了天津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本科毕业证书。在毕业典礼上,做为毕业生代表,薛敏修同学说:“当你长大,你会发现成功的定义在改变。”
一个是待在舒适区寸步不离,一个是勇于跨出舒适区,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最终前者郁郁不得终日,而后者则赢得了人们的称赞和掌声。
03
心理学家罗伯特·M.耶基斯和约翰.D.道森曾说,相对舒适的状态能够使人们的行为处在一个稳定的水平,而如果想要得到最佳的表现,相对焦虑的状态也是必须的。而这里所说的相对焦虑是指压力略高于普通状态的空间,它处于舒适区之外,被称为是“最优焦虑区”。
对于寻找最优焦虑区的方法,有人说是需要“跳出”舒适区,而有人说事需要“扩大”舒适区,但是不管怎样,都是进行自我突破的过程,因此我们姑且称它为“突破舒适区”。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突破舒适区呢?
首先,重新认识舒适。舒适一词本无对错之分,但是在现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他却是阻碍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障碍。曾经无数人心目中的“神机”诺基亚在与苹果的ios系统角逐的过程中,因为研发时间、人力物力等问题,选择了让自己“最舒适”的方式——坚持塞班系统,最终被ios系统拍死在了历史的沙滩上。因此,我们不仅需要重新定义舒适,还需要寻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并明确自己想要达成的成就,进而达到突破舒适区的目的。
其次,学会正视失败。在舒适区待的太久的人,都是惧怕失败的。对于他们来说,无功无过是最好的状态。而对于想要突破舒适区的人来说,不断接触自己所不熟知的事物,就不可避免会面临失败。因此,我们需要正视失败,因为每一次失败都是值得学习的,都可以看成是突破舒适区的突破点,敦促自己不断完成更大的改变。
最后,尝试新鲜事物。在舒适区里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安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舒适区的周围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事物,我们不用多想,就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而新鲜事物自是与舒适区所不相容的。因此,想要突破舒适区,就需要不断的尝试新鲜事物。比如你平常习惯性的用右手刷牙,那么从明天开始,不妨开始用左手,通过这样小小改变,帮助我们慢慢建立一个突破舒适区的意识,推动我们不断进步。
而当你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突破舒适区对你来说变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你更容易适应复杂的环境,而工作和生活也将会变的更加富有效率。
(图片1来自摄图网,其他图片来自百度图片)